易賢網(wǎng)網(wǎng)校上線了!
網(wǎng)校開發(fā)及擁有的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外語類、外貿類、學歷類、
職業(yè)資格類、計算機類、建筑工程類、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wǎng)絡培訓輔導。
一、參考書目:
1.書名:教育技術學導論.
作者:黃榮懷, 沙景榮, 彭紹東.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 (2006年2月1日) .
2.書名:信息化教育概論 (第2版) .
作者:南國農(nóng).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2011年6月1日) .
3.書名:教學系統(tǒng)設計.
作者:何克抗 (作者), 林君芬 (作者), 張文蘭 (作者)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 (2006年5月1日) .
4.書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作者:何克抗,吳娟.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 (2010年8月1日) .
5.書名:遠程教育.
作者:陳麗 (編者).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 (2011年6月1日) .
6.雜志:中國電化教育,電化教育研究
二、考核內容:
(一)教育技術學發(fā)展現(xiàn)狀相關考核
1、教育技術的概念與內涵
考核內容:
1)AECT94概念,AECT04概念
2)現(xiàn)代教育技術
3)電化教育,信息化教育
考核要求:
掌握教育技術AECT’94/04定義及內涵、現(xiàn)代教育技術定義及內涵、電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的定義及內涵。
參考來源:
教育技術學導論[M].黃榮懷,沙景榮.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
2、教育技術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
考核內容:
1)美國教育技術學發(fā)展階段
2)我國教育技術學發(fā)展階段
考核要求:
了解國內外現(xiàn)代教育技術發(fā)展各經(jīng)歷了哪些階段。
參考來源:
教育技術學導論[M].黃榮懷,沙景榮.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
3、學與教的理論基礎
考核內容:
1)行為主義基本觀點及對教學啟示
2)認知主義基本觀點及對教學啟示
3)人本主義基本觀點及對教學啟示
4)建構主義基本觀點及對教學啟示
考核要求:
掌握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及其對教學的啟示。
參考來源:
教育技術學導論[M].黃榮懷,沙景榮.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章.
4、戴爾經(jīng)驗之塔
考核內容:
1)戴爾經(jīng)驗之塔主要內容
2)戴爾經(jīng)驗之塔對教學的啟示
考核要求:
掌握戴爾經(jīng)驗之塔的內容以及對教學的啟示。
參考來源:
教育技術學導論[M].黃榮懷,沙景榮.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章.
(二)教育技術設計能力相關考核
1、教學系統(tǒng)設計
考核內容:
1)教學系統(tǒng)設計的含義及特點
2)教學系統(tǒng)設計的學科性質和應用范圍
3)教學系統(tǒng)設計的理論基礎
4)教學系統(tǒng)設計理論
5)教學系統(tǒng)設計的過程模式
考核要求:
理解教學系統(tǒng)設計的內涵、特點及學科性質,了解教學系統(tǒng)設計的理論基礎,掌握教學系統(tǒng)設計理論及其過程模式。
參考來源:
教學系統(tǒng)設計[M].何克抗, 林君芬, 張文蘭.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
2、“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和策略
考核內容:
1)接受學習模式與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
2)五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
3)九段教學策略
4)掌握學習模式
5)情境一陶冶教學策略
6)示范一模仿教學策略
考核要求:
全面了解和掌握“以教為主”的各種教學模式和策略,結合實際分析其特點和不足。
參考來源:
教學系統(tǒng)設計[M].何克抗, 林君芬, 張文蘭.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章第二節(jié).
3、“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和策略
考核內容:
1)發(fā)現(xiàn)學習模式
2)支架式教學策略
3)拋錨式教學策略
4)隨機進入教學策略
5)啟發(fā)式教學策略
6)自我反饋教學策略
7)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學習策略
考核要求:
全面了解和掌握“以學為主”的各種教學模式和策略,結合實際分析其特點和不足。
參考來源:
教學系統(tǒng)設計[M].何克抗, 林君芬, 張文蘭.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章第三節(jié).
4、“學教并重”教學設計
考核內容:
1)“學教并重”教學設計的流程
2)“學教并重”教學設計的核心要素
考核要求:
“學教并重”是目前所倡導的“主導-主體相結合”教學結構的核心應用,以何克抗老師所提出的模式應用最為普遍??己朔绞酵ㄟ^對于教學設計的流程進行簡述,如能畫出流程圖更加;在此基礎上,對于“學教并重”教學設計的核心要素進行敘述,也可作為單獨考核內容。
參考來源: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何克抗,吳娟.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章第二節(jié).
(三)教育技術開發(fā)能力相關考核
1、信息化學習資源應用形態(tài)
考核內容:
1)列舉信息化學習資源的已有應用形態(tài)
考核要求:
簡述信息化資源的主要形態(tài),包括作為獲取所需信息的工具等。
參考來源: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何克抗,吳娟.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章第三節(jié).
2、多媒體教學軟件課程
考核內容:
1)多媒體教學軟件概念
2)多媒體教學軟件的分類
3)多媒體教學軟件開發(fā)的基本過程
考核要求:
簡述多媒體教學軟件的概念,分類及基本開發(fā)基本過程,能撰寫流程圖最佳。
參考來源: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何克抗,吳娟.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章第三節(jié).
3、網(wǎng)絡課程
考核內容:
1)網(wǎng)絡課程概念
2)網(wǎng)絡課程的分類
3)網(wǎng)絡課程開發(fā)的基本過程
考核要求:
簡述網(wǎng)絡課程的概念,分類及基本開發(fā)基本過程,能撰寫流程圖最佳。
參考來源: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何克抗,吳娟.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章第三節(jié).
(四)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相關考核
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考核內容:
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發(fā)展歷程
2)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本質
3)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方法
考核要求:
簡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三個發(fā)展歷程階段;簡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本質即改變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結構,構建新型的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教學結構。并能結合個人理解進行擴展;以論述題的形式,結合國內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案例,提出如何有效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途徑方法,包括運用先進理論為指導等。
參考來源: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何克抗,吳娟.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章.
2、建構主義理論及應用
考核內容:
1)建構主義的知識觀
2)建構主義的學生觀
3)建構主義的學習觀
4)建構主義的策略觀
考核要求:
簡述建構主義理論所倡導的知識觀、學生觀、學習觀和目前普遍認可的策略觀??煞珠_作為單個簡述題的考核。
參考來源: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何克抗,吳娟.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章第二節(jié).
3、遠程教育的發(fā)展階段
考核內容:
三代遠程教育發(fā)展階段.
考核要求:
以丁興富所提出的三代遠程教育發(fā)展具有較好的代表性,簡述三代信息技術和三代遠程教育的分期表。
參考來源:
遠程教育[M].陳麗 (編者).高等教育出版社.模塊一.
4、遠程教育教與學再度整合
考核內容:
1)基更所提出的教與學再度整合理論含義
2)遠程環(huán)境下,整合的重點和難點
3)遠程環(huán)境下,整合的策略和原則
4)遠程教育教與學再度整合的實踐
考核要求:
簡述基更所提出的教與學再度整合理論含義。核心考察以媒體為中介的交互是再度整合的關鍵,以及將學習資源和學習活動有效結合是整合的難點。核心考察學習資源不管是否為印刷品,都應該設計盡可能多的人際交流特征;以及教學活動的重新整合要通過雙向通信實現(xiàn)。結合自己學校遠程教育的情況,進一步論述遠程教育教與學的再度整合。
參考來源:
遠程教育[M].陳麗 (編者).高等教育出版社.模塊二.
(五)教育技術發(fā)展前沿相關考核
1、翻轉課堂
考核內容:
1)翻轉課堂的內涵
2)翻轉課堂的主要特征
3)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
考核要求:
掌握翻轉課堂的基本內涵和主要特征。結合個人經(jīng)歷,進行翻轉課堂的實踐設計。
2、MOOC
考核內容:
1)MOOC的內涵
2)MOOC的主要特征
3)MOOC的教學實踐
考核要求:
掌握MOOC的基本內涵和主要特征。結合個人經(jīng)歷,進行MOOC的實踐設計。
更多信息請查看甘肅省事業(yè)單位招聘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