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網(wǎng)校:>>>點擊進入<<<
考試書庫:>>>點擊進入<<<
網(wǎng)校以及考試書庫開發(fā)及擁有課件范圍涉及公務(wù)員/財會類/學歷類/建筑工程類
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wǎng)絡(luò)培訓輔導(dǎo)和全新引進高清3D電子書考試用書。
注:
交流群加入:全國各省區(qū)高考招生信息交流QQ群
點擊查看:2015年全國各大院校高考招生專題(持續(xù)更新)
2015全國各大院校招生信息本網(wǎng)站陸續(xù)更新中,請廣大網(wǎng)友點擊查看。
若省份中沒有看到您想查詢的學??梢酝ㄟ^“站內(nèi)搜索”學校名字查詢信息。
若有疑問可咨詢本網(wǎng)站,或者自行登錄學校官網(wǎng)查看相關(guān)招生信息。
2015年高考語文試卷分類文言文閱讀題匯編
1.(安徽)閱讀下面文字,完成⑴—⑷題
御史梁皙次先生傳
[清]王世槙
先生姓梁氏,諱熙,字曰緝,皙次其別號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紈绔之習,讀書好古,視聲利蔑如也。于詩嗜陶淵明,少得句云:“明月生東隅,清輝照北床?!遍L老驚異。十三歲補諸生第一,尖名籍甚。
舉順治三年鄉(xiāng)試,又十年成進士。出知西安之咸寧,誓于神,不以一錢自污。視民如子,治行冠三輔。官咸寧半載,入為云南道監(jiān)察御史。
是時,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臺省官皆矯尾厲角,務(wù)毛摯搏擊為名高。先生獨淡泊寧靜,下直輒焚香掃地,晏坐終日,如退院僧。暇即與其友汪婉、劉體仁、董文驥、王世禛輩出游豐臺、草橋諸勝地,或會食浮屠、老子之宮。諸子酒酣耳熱,辯難蜂起,各負氣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發(fā)一語。偶出一語,則人人自失,覺我言為煩。先生孤耽內(nèi)典,于三藏十二部之書無不研究,而于《楞嚴》尤了悟初因證果大旨。每過其居邸,繩床藥灶外,惟經(jīng)綸數(shù)卷而已。
先生巡視茶馬于秦,不名一錢?;蛞詾檠裕瑒t笑曰:“吾籌之熟矣。居官而謀利,為子孫計耳。子孫不肖而居厚實,三蠢將至,曰盜賊,曰博徒,曰倡優(yōu)。吾懼夫三蠢之為子孫憂也,故不敢也。
在京師,日懷歸田之思,屬長洲文點畫《江村讀書圖》以見志,字輩皆為賦詩。去幾,謝病歸。淄川高侍郎念董詩云:“燕臺奚被親相送,一個嵩丘行腳僧”。蓋紀實云。歸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當事,同年王中丞巡撫河南饋問亟至,一無所受。答書曰:“生有癖性,酷愛古貼,亦昔人玩龍團,飲廷珪墨之意也。溫宋仲溫書《蘭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趙子昂書《鐵佛岙鐘銘》在鶴沙報恩懺院,倘各損惠一通敬拜賜矣。”其雅揉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禪悅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啟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選自錢仲聯(lián)主編《廣請碑傳集》,有刪節(jié))
⑴對下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晏坐終日 晏:平靜。
B 子孫不肖而居厚實 居:積儲
C 不接當事 當事:權(quán)要
D 必合古人矩度 矩度:氣度
答案:D(“矩度”應(yīng)譯為“規(guī)矩法度”)
⑵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
A 皙次其別號也 B 偶出一語,則人人自失
吾其還也 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C 予輩皆為賦詩 D 饋問亟至,一無所受
為武置酒設(shè)樂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答案:C(A 代詞/語氣詞,還是;B 副詞,就/表假設(shè),如果;C 都是介詞,譯為“替、給”;D 所字結(jié)構(gòu)/被動句)
⑶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梁煕年少時本性純凈,才思過人。他出身世家而無富貴習氣,把名利看得很輕;讀書好古,能詩善文,很早就有詩才和文名。
B 梁煕任職時清正愛民,行事低調(diào)。他在任期間能夠廉潔自守,視民如子,政績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沒有得到皇帝的賞識。
C 梁煕恬淡好靜,不戀官場。他在朋友聚談時經(jīng)常默坐其間,含笑不語,在京做官時總想辭去官職,去享受清靜的讀書生活。
D 梁煕深研佛典,志愿清雅,對某些佛經(jīng)要義體悟得特別透徹;酷愛古帖,還對一些書法名作的情況頗為熟悉。
答案:B(“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沒有得到皇帝的賞識”說法不準確)
⑷把原文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①出知西安之咸寧,誓于神,不以一錢自污。
譯文:
答案:(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寧知縣,向神靈發(fā)誓,不會因一文錢而玷污了自己。(關(guān)鍵詞:“誓”發(fā)誓,“以”,因為)
②諸子酒酣耳熟,辨難蜂起,各負氣不肯相下。
譯文:
答案:眾人酒興正濃時,辯駁問題紛然并起,人人憑恃義氣不肯服輸。(關(guān)鍵詞是:“諸子”,各位先生?!胺洹?,象蜜蜂一樣?!柏摎狻保瑧{恃義氣)
③吾懼夫三蠢之為子孫憂也,故不敢也。
譯文:
答案:我擔心這三蠢問題會成為子孫后代的禍患,所以不敢啊。(關(guān)鍵詞是:“憂”,憂患)
2.(北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⑹題。(共18分)
天無私覆也,地無私載也,日月無私燭也,四時無私行也。行其德而萬物得遂長焉。
堯有子十人,不與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與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晉平公問于祁黃羊【1】曰:“南陽無令,其誰可而為之?”祁黃羊?qū)υ唬骸敖夂?。”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逼焦唬骸吧??!庇炙煊弥?。國人稱善焉。孔子聞之曰:“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P>
墨者有鉅子腹䵍,居秦。其子殺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長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誅矣,先生之以此聽寡人也?!备?#19789;對曰:“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怂越麣艘病7蚪麣苏?,天下之大義也。王雖為之賜,而令吏弗誅,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辈辉S惠王,而遂殺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義,鉅子可謂公矣。
(取材于《呂氏春秋•去私》)
注釋:【1】祁黃羊:人名,晉國大臣。后文解狐、午、腹䵍(tun),均為人名。
⑴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2分)
①至公也( )
A 到達 B 極、最 C 至于 D 導(dǎo)致
答案:B(文中的“至公也”是評論堯舜禪讓的行為是天下最公正的)
②忍所私以行大義( )
A 忍耐 B 容忍 C 對……狠心 D 抑制
答案:C(文中的“所私”指巨子的兒子,意思是用對自己的兒子狠心的方式來伸張大義)
⑵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2分)( )
A 其誰可而為之 B 午非子之子邪
君知其難也 今者有小人之言
C 而遂殺之 D 傷人者刑
后遂無問津者 同予者何人
答案:A(選項A中第一個“其”表疑問語氣,第二個“其”是代詞。B選項兩個“之”都是助詞“的”的意思,C選項遂都是于是、就,D選項者都表示“……的人”)
⑶下列對文中語句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不與其子而授舜
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傳給了舜
B 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
您的發(fā)問是恰當?shù)?,不是問我的仇人是誰
C 先生之以此聽寡人也
在這件事上先生還是聽我的吧
D 此所以禁殺傷人也
這是用來禁止殺傷人的法令
答案:B(“君問可”的意思應(yīng)該是國君您問我誰可以擔當此任)
⑷請把第一段中的畫線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4分)
答案:日月照耀萬物而不偏私,四季運行而不偏私。天地、日月、四季都是依據(jù)德而行,所以萬物能夠順利生長。
⑸用恰當?shù)氖煺Z描述下列人物各自的處事為人。要求任選兩人,每個人物用兩個熟語(包括成語)描述。(4分)
①晉平公 ②祁黃羊
③腹䵍
答案:晉平公——從諫如流,擇善而從;祁黃羊——出以公心,不念舊惡;腹䵍——大義滅親,鐵面無私。
⑹請具體說明“善”字在以下三種語境中指向的對象。(3分)
①平公曰:“善?!?
②國人稱善焉。
③孔子聞之曰:“善哉!”
答案:①晉平公認可并批準祁黃羊的建議。
②國人對祁黃羊的薦賢,晉平公的納諫以及解狐、祁午的稱職表示贊賞。
③孔子對祁黃羊的薦賢原則表示贊賞。
參考譯文:
天的覆蓋沒有偏私,地的承載沒有偏私,日月照耀四方?jīng)]有偏私,四季的運行沒有偏私。它們各自施行它們的恩德,所以萬物才得以生長。
堯有十個兒子,但是不把王位傳給他的兒子卻傳給了舜;舜有九個兒子,但不傳位給他的兒子卻傳給了禹:他們最公正了。
晉平公向祁黃羊問道:“南陽沒有縣令,誰可以擔任呢?”祁黃羊回答說:“解狐可以擔任。”晉平公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祁黃羊回答說:“君王問的是可以做地方官的,不是問我的仇人哪?!睍x平公說:“好啊!”于是就讓解狐擔任,國人都很稱贊。過了不久,晉平公又問祁黃羊說:“國家沒有管軍事的官,那有誰能擔任呢?”祁黃羊回答說:“祁午可以擔任?!睍x平公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祁黃羊回答說:“君王問的是誰可以擔任管軍事的官,不是問我的兒子呀?!睍x平公說:“好啊?!庇谑怯肿屍钗鐡?,國人都很稱贊。孔子聽到了這件事說:“祁黃羊的說法太好了!推薦外人不回避仇人,推薦家里人不回避自己的兒子。”祁黃羊可以稱得上公正了。
墨家有個大師腹䵍,居在秦國。他的兒子殺了人,秦惠王說:“先生的年歲大了,也沒有別的兒子,我已經(jīng)命令官吏不殺他了,先生在這件事情上就聽我的吧!”腹䵍回答說:“墨家的法規(guī)規(guī)定:‘殺人的人要處死,傷害人的人要受刑?!@是用來禁絕殺人傷人的。用來禁絕殺人傷人的是天下的大義。君王雖然為這事加以照顧,讓官吏不殺他,我不能不施行墨家的法規(guī)?!备箲嚊]有答應(yīng)秦惠王,就殺掉了自己的兒子。兒子是人們所偏愛的,忍心割去自己所偏愛的而推行大義,腹䵍可稱得上大公無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