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農業(yè)知識綜合二》
《生物化學》科目
一、考查目標
要求考生比較系統(tǒng)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實驗技術;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結構、組成、性質和功能以及分離純化及表征方法;生物大分子在體內的代謝和調節(jié),遺傳信息的復制、轉錄和表達等。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從分子水平認識和解釋生命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客觀題(名詞解釋、判斷、選擇、填充等題型),分值比例約在55% 。主觀題(簡答題型),分值比例約在45% 。
共計50分。
2、內容結構
蛋白質化學(10%);核酸化學(10%);糖類的結構和功能(15%);脂類和生物膜(5%);酶、維生素和輔酶(5%);新陳代謝與生物氧化(10%);糖、脂類、蛋白質和核苷酸代謝(25%);核酸的生物合成(5%);蛋白質的生物合成(10%);物質代謝的調控(5%)。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蛋白質的生物學意義;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蛋白質的結構及與功能的關系;氨基酸和蛋白質的性質;蛋白質的分類。
2、核酸的組成成份;DNA的結構;RNA的結構與功能;核酸的性質。
3、單糖的構型、結構、構象;多糖代表物;糖復合物。
4、脂類的成份、結構和功能;細胞的膜系統(tǒng);生物膜的化學組成、結構和功能。
5、酶的概念和化學本質;酶結構與功能的關系;酶作用的專一性和作用機制;酶促反應;各種維生素及作為輔酶的功能。
6、新陳代謝的概念;生物體內能量代謝的基本規(guī)律;高能化合物與ATP的作用;生物氧化的特點;氧化磷酸化作用。
7、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糖的分解與合成代謝;脂類的酶促水解;脂肪的分解與合成代謝;蛋白質的酶促降解;氨基酸的一般代謝和合成代謝;核酸的酶促降解;核苷酸的分解與合成。
8、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
9、遺傳密碼、核糖體、轉移RNA的功能;蛋白質生物合成的分子機制。
10、糖、脂肪、蛋白質和核酸代謝的相互關系;酶水平的代謝調節(jié)。
《微生物學》科目
一、考查目標
微生物學是水產學科的專業(yè)基礎課程,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動的學科,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類群、分離、鑒定以及微生物生命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微生物與人類及其他生物間的相互關系;微生物在工、農、醫(yī)及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實際應用等。微生物學是生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基礎科學,又是應用科學。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全面掌握和了解微生物學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術,訓練和學會應用微生物學知識研究和解決生產領域中實際問題。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選擇題10分(共10題,單選,每題1分);名詞解釋10分(共5題,每題2分);簡答題15分(共3題,每題5分);論述題15分(每題15分)。共計50分。
2)內容結構
緒論(5%)、微生物種類生物學知識(30%)、微生物的營養(yǎng)與代謝(20%)、微生物的生長(20%)、微生物的生態(tài)(20%)、微生物的分類鑒定(5%)。
三、考試內容
1、緒論
微生物和微生物學的概念;人類對微生物世界的認識史;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2、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的種類;細菌的形態(tài)、構造和功能;細菌的群體形態(tài)。
3、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的主要類群;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絲狀真菌的形態(tài)和構造;真菌的孢子;四類微生物典型菌落的特點。
4、非細胞型微生物
病毒的形態(tài)構造和化學成分;四類病毒及其繁殖方式。
5、微生物的營養(yǎng)
微生物的六類營養(yǎng)要素;微生物的營養(yǎng)類型;營養(yǎng)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培養(yǎng)基的種類。
6、微生物的代謝
微生物的能量代謝;微生物獨特合成代謝途徑;微生物的主要代謝調節(jié)方式。
7、微生物的生長
測定微生物生長的方法;微生物的生長規(guī)律;影響微生物生長的主要因素;微生物培養(yǎng)法概論;消毒與滅菌。
8、微生物的生態(tài)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微生物與生物環(huán)境間的關系;自然界物質循環(huán)中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與環(huán)境保護。
9、微生物的分類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三域學說);微生物分類鑒定的方法。
《動物遺傳學》科目
一、考查目標
要求學生熟悉遺傳學的基本概念,掌握遺傳學的基本規(guī)律和應用,從群體水平,個體水平,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不同層次上對對遺傳學有較完整和系統(tǒng)的認識,對遺傳的染色體學說,基因學說,群體遺傳和基因工程等有較深入的了解。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10分,占20%,填充題10分,占20%,是非題10分,占20%,簡答題20分,占40%。
2、內容結構
基礎遺傳學約占15%,遺傳的染色體學說約占10%,遺傳物質的改變10%,遺傳的分子基礎約占10%,遺傳和進化約占15%,遺傳分析約占10%,遺傳與發(fā)育約占10%,基因表達與調控約占10%,基因工程約占1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基礎遺傳學
1)掌握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及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的補充和發(fā)展。
2)掌握連鎖遺傳規(guī)律。
3)掌握伴性遺傳的規(guī)律。
4)掌握性別決定的方式。
2、遺傳的染色體學說
1)掌握染色體的形態(tài)、數(shù)目和染色體周史。
2)掌握細胞分裂與細胞周期。
3)掌握染色體學說的主要內容。
3、遺傳物質的改變
1)掌握染色體的結構變異。
2)掌握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
3)掌握基因突變及誘發(fā)和修復機制。
4、遺傳的分子基礎
1)掌握DNA作為主要遺傳物質的證據(jù)。
2)掌握核酸的化學結構和染色體的分子結構。
3)掌握基因的結構和功能。
4)掌握DNA的復制、RNA的轉錄與加工、蛋白質的翻譯的相關概念和基本過程。
5、遺傳和進化
1)掌握Hardy-Weinberg定律及等位基因頻率的計算。
2)掌握進化學說及其發(fā)展。
3)掌握改變基因平衡的因素。
4)掌握物種的形成方式。
6、遺傳分析
1)掌握遺傳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
2)掌握原核生物的遺傳分析。
3)掌握真核生物的遺傳分析。
4)掌握數(shù)量性狀的遺傳分析。
5)掌握近親繁殖和雜種優(yōu)勢。
7、遺傳與發(fā)育
1)掌握細胞核和細胞質在個體發(fā)育中的作用。
2)掌握基因對個體發(fā)育的控制。
3)掌握細胞的全能性。
8、基因表達與調控
1)掌握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與調控。
2)掌握原真核生物的基因表達與調控。
9、基因工程
1)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2)掌握常見轉基因技術的基本過程。
更多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