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平均數問題
這里的平均數是指算術平均數,就是n個數的和被個數n除所得的商,這里的n大于或等于2。
通常把與兩個或兩個以上數的算術平均數有關的應用題,叫做平均數問題。
平均數應用題的基本數量關系是:
總數量和÷總份數=平均數
平均數×總份數=總數量和
總數量和÷平均數=總份數
解答平均數應用題的關鍵在于確定“總數量”以及和總數量對應的總份數。
例1:在前面3場擊球游戲中,某人的得分分別為130、143、144。為使4場游戲得分的平均數為145,第四場他應得多少分?()
【答案】163分。解析:4場游戲得分平均數為145,則總分為145×4=580,故第四場應的580-130-143-144=163分。
例2:李明家在山上,爺爺家在山下,李明從家出發(fā)一每分鐘90米的速度走了10分鐘到了爺爺家?;貋頃r走了15分鐘到家,則李明往返平均速度是多少?()
A.72米/分 B.80米/分 C.84米/分 D90米/分
【答案】A。解析:李明往返的總路程是90×10×2=1800(米),總時間為10+15=25分鐘,則他的平均速度為1800÷25=72米/分。
3. 最大公約數與最小公倍數問題
公約數與公倍數的概念
公約數:幾個自然數公有的約數,叫做這幾個自然數的公約數。公約數中最大的一個稱為這幾個自然數的最大公約數。
公倍數:幾個自然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自然數的公倍數。公倍數中最小的一個大于零的公倍數,叫做這幾個自然數的公倍數。
最大公約數與最小公倍數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故而成為事業(yè)單位考試中比較常見的題型。這類問題一旦真正理解,計算起來相對簡單。下面通過例題來加深大家對最大公約數與最小公倍數概念的理解。
例題1:
有兩個兩位數,這兩個兩位數的最大公約數與最小公倍數的和是91,最小公倍數是最大公約數的12倍,求這較大的數是多少?
A.42 B.38 C.36 D.28
【答案】D。解析:這道例題非常清晰的點明了主旨,就是最大公約數與最小公倍數問題,那么我們可以根據定義來解決。這兩個數的最大公約數是91÷(12+1)=7,最小公倍數是7×12=84,故兩數應為21和28。
例題2:
三根鐵絲,長度分別是120厘米、180厘米、300厘米,現在要把它們截成相等的小段,每段都不能有剩余,那么最少可截成多少段?
A.8 B.9 C.10 D.11
【答案】C。解析:這道例題中隱含了最大公約數的關系?!敖爻上嗟鹊男《巍保礊榍笕龜档墓s數,“最少可截成多少段”,即為求最大公約數。每小段的長度是120、180、300的約數,也是120、180和300的公約數。120、180和300的最大公約數是60,所以每小段的長度最大是60厘米,一共可截成120÷60+180÷60+300÷60=10段。
4.數的整除特性
關于數的整除特性,我在這里做個表格,方便大家的理解和記憶。
可以被整除的數字特性
2 偶數
3 每位數字相加的和是3的倍數
4 末兩位是4的倍數
5 末位數字是0或者5
6 能同時被2和3整除
7 末三位數字表示的三位數與末三位數字以前的數字所組成的數的差(以大減?。┠鼙?整除
8 末三位是8的倍數
9 每位數字相加的和是9的倍數
10 末位數字是0
11 1,奇數位置上的數字和與偶數位置上的數字和之間的差(以大減小)是能被11整除
2,任何一個三位數連寫兩次組成的六位數
3,末三位數字表示的三位數與末三位數字以前的數字所組成的數的差(以大減?。┠鼙?1整除
12 能同時被3和4整除
13 末三位數字表示的三位數與末三位數字以前的數字所組成的數的差(以大減?。┠鼙?3整除
25 末兩位數是25的倍數
125 末三位是125的倍數
更多信息請查看事業(yè)編‖公務員‖考試資料‖考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