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單位 | 二級單位 | 平臺 | 專業(yè)方向 | 招聘條件 | 應聘聯(lián)系 | 需求人數 | 最晚到崗時間 |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 科技傳播與科技政策系 | 從事公益新媒體,研究公益組織的互聯(lián)網和社會化媒體的應用能力,通過運用技術和新媒體,推展新公益。負責人:周榮庭、謝棟,本平臺與MIT CMS/W合作,已有NGO2.0成熟項目。主頁:http://www.ngo20.org | 傳播學/新媒體/社交媒介social media | 具有博士學位;有博士后研究經歷者優(yōu)先;教學和科研能力達到我校該學科在崗副教授/副研究員的平均水平;不超過38周歲 |
謝棟 13965061423 endy@ustc.edu.cn 周榮庭 0551-63600495 rongting@ustc.edu.cn |
1名 | 2016年10月 |
科學可視化的研究和應用新媒體研究平臺,從事平面設計、二維動漫、三維動畫、增強現(xiàn)實、虛擬現(xiàn)實等技術與科學傳播的交叉研究和應用。負責人:周榮庭、徐奇智,本平臺在先進技術研究院設有聯(lián)合實驗室,已開展數字教科書、少兒科學教育的研究和開發(fā)。 | 科學傳播/新媒體/其他相關專業(yè) |
周榮庭 0551-63600495 rongting@ustc.edu.cn |
1-2名 | ||||
社交媒介大數據網絡研究平臺(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國家科技部支撐計劃、中國科協(xié)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戰(zhàn)略政策課題等項目組,負責人:周榮庭、褚建勛,此領域當前國內外前沿熱點,本平臺已得到國家外專高端項目引進George Barnett等知名教授希望形成學科特色) | 傳播學/社交媒介social media |
褚建勛 0551-63606221 chujx@ustc.edu.cn |
1-2名 | ||||
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 | 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末次冰消期以來中國中東部極端氣候環(huán)境事件與農業(yè)起源發(fā)展和人類適應研究”課題2“淮河流域稻作—旱作農業(yè)演替過程及其環(huán)境和文化背景研究”,張居中主持 | 第四紀地質,古環(huán)境研究,孢粉分析方向 | 獲得博士學位;有博士后研究經歷者優(yōu)先;教學和科研能力達到我校在崗副教授/副研究員的平均水平;不超過38周歲 |
張居中 0551-63606682 juzhzh@ustc.edu.cn |
若干 | 2017年12月 | |
科學技術史重點學科建設 | 科學史/技術史 | 博士學位,博士后經歷 |
石云里 0551-63602861 ylshi@ustc.edu.cn |
若干 | 2017年12月 | ||
中國近現(xiàn)代科技史研究組,負責人:張志輝教授 | 中國當代科技史 | 國內外知名科技史專業(yè)學科點博士或博士后 |
張志輝 0551-63602861 zzh@ustc.edu.cn |
特任副研究員、博士后各1-2人 | 待招滿為止 | ||
科技哲學教研部 | 公共課教學及博士點建設 | 科技哲學及相關專業(yè) | 具有博士學位;有博士后研究經歷者優(yōu)先;教學和科研能力達到我校在崗副教授/副研究員的平均水平 |
徐飛 0551-63602997 xufei@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文物保護科學基礎研究中心 | 有機質文物埋藏環(huán)境研究 支撐課題,龔德才主持 | 文物保護 | 博士學位,有博士后經歷 |
龔德才 63600232 gdclucky@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 |
科技考古實驗室 | 校級科研機構,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科學院所合作項目2項、教育部博后項目2項;國家外專局學校重點項目1項。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生6人,在讀留學生1人;負責人金正耀、閆立峰,主頁:http://en.archlab.ustc.edu.cn/ | 1. 同位素考古2.考古人類(生物)學 | 按照學校規(guī)定 |
金正耀 0551-63602465 zyjin@ustc.edu.cn |
若干 | 待招滿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