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才引進條件
(一)學科帶頭人
1.博士學歷或副教授(高級工程師)以上職稱
2.博士必須滿足以下幾點要求
(1)“211”或“985”高校畢業(yè),并取得博士學歷學位或在《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前100位院校畢業(yè)的海外歸國博士;
(2)應屆畢業(yè)生在讀博期間以第一作者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累計有4篇(含)以上或2篇(含)以上分別被SCI期刊或EI期刊收錄;
3.副教授(高級工程師)必須滿足以下要求之一
(1)在公開出版的學術刊物上發(fā)表獨撰或為第一作者的學術論文9篇以上,其中在核心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4篇以上;
(2)公開出版有較高水平的十萬字以上學術專著或獲得省(部)級優(yōu)秀教材三等獎以上的教材或規(guī)劃教材(任主編、第一副主編)2部
(3)作為負責人承擔省級以上縱向科研項目2項;
(4)高級工程師可用在企業(yè)生產、技術管理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績和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為應聘條件。
4.年齡在40歲以下。
(二)骨干教師
1.碩士學歷或講師(工程師)職稱
2.應屆碩士在讀期間以第一作者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累計有2篇(含)以上或1篇(含)以上分別被SCI期刊或EI期刊收錄;
3.講師必須滿足以下要求之一
(1)在公開出版的學術刊物上發(fā)表獨撰或為第一作者的學術論文5篇以上,其中在核心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2篇以上;
(2)公開出版有較高水平的十萬字以上學術專著或獲得?。ú浚┘墐?yōu)秀教材三等獎以上的教材或規(guī)劃教材(任主編、第一副主編)1部
(3)作為負責人承擔省級以上縱向科研項目1項;
(4)工程師可用在企業(yè)生產、技術管理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績和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為應聘條件
4.年齡在35歲以下
二、人才引進分配表
序號 | 支撐專業(yè) | 人才類型 | 所需專業(yè) | 擬引進數 | 研究方向 |
1 |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 學科帶頭人 | 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化學、材料物理、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納米材料與技術、功能材料、半導體材料 | 2 | 研究方向為光伏電池或組件的生產、制備和新型光伏電池的研究及開發(fā) |
骨干教師 | 1 | ||||
2 | 能源動力與工程 | 學科帶頭人 | 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光學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光源與照明、智能電網信息工程 | 1 | 研究方向為光伏發(fā)電系統的設計、安裝和施工,以及各組成設備研究 |
骨干教師 | 1 | ||||
3 | 生物工程 | 學科帶頭人 | 生物工程、生物制藥、生物科學、生物技術 | 1 | 研究方向為生物制藥 |
4 | 環(huán)境工程 | 學科帶頭人 | 環(huán)境科學、環(huán)境工程、環(huán)保設備工程、資源環(huán)境科學、水質科學與技術 | 1 | 研究方向為大氣污染、水污染、物理性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 |
三、薪酬從優(yōu)
四、聯系方式
聯系電話:18070095695;郵箱:19763701@qq.com、
新能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201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