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范大學2018年碩士研究生臺灣文化史論考試大綱
來源:福建師范大學 閱讀:4756 次 日期:2017-09-27 15:24:52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福建師范大學2018年碩士研究生臺灣文化史論考試大綱”,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

臺灣文化史論考試大綱

一、考查目標

1、全面系統(tǒng)了解臺灣文化的歷史淵源和發(fā)展演變的過程,把握其發(fā)展規(guī)律及其主要特征;

2、正確認識臺灣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認識當前的兩岸文化發(fā)展的關系,并以理性態(tài)度和務實精神去發(fā)展兩岸關系發(fā)展的文化基礎。

3.了解臺灣文化史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分析解讀。

4.論據確鑿,論證嚴謹,邏輯合理,文字準確。

二、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2、答題方式

閉卷,筆試。

3、試卷題型結構

史料分析題 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簡答題 2小題 每小題25分,共50分

論述題 2小題,每小題35分,共70分

三、考查內容

第一章 緒論

一、臺灣文化的淵源與流變

二、臺灣文化的社會結構與區(qū)域特征

三、臺灣文化的人文心態(tài)

四、臺灣文化研究的學術回顧與展望

第二章 臺灣少數民族文化

一、同一淵源的閩臺史前文化

二、臺灣少數民族的族源

三、臺灣少數民族與大陸東南沿海的百越民族

四、臺灣少數民族的原始崇拜與信仰形態(tài)

五、臺灣少數民族的婚喪習俗與衣食住行

六、平埔族文化

第三章 明代以前的入臺漢族移民的痕跡與文化浸染

一、中原——福建——臺灣的移民痕跡

二、漢文化的南漸與東延

三、臺灣以漢族文化為主體的社會逐步形成

第四章、明清時期的臺灣漢文化的播遷與特質

一、臺灣移民社會的形成及其結構特點

二、入臺移民的文化播遷

三、地緣性與血緣性的社會文化特點

四、祖根意識與故土情結

五、安土重遷觀念的偏離

六、冒險拼搏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

第五章、明清時期的臺灣文化

一、臺灣官學與儒學

二、書院與私塾的興盛

三、飲食習慣與服飾流變

四、婚喪節(jié)慶禮俗

五、根深蒂固的宗族文化

六、臺灣佛、道的道統(tǒng)淵源

七、中原古老的民間信仰基質

八、閩臺本土神祗祭祀圈

九、遺民文學與宦臺文人

十、閩南語系的文化形態(tài)

十一、客家語系的山歌與漢劇

十二、臺灣的典籍文化

第六章 日據時期的殖民文化與兩岸精神紐帶

一、“孤兒”意識與“棄兒”心態(tài)

二、日本“皇民化”教育對兩岸文化的阻隔

三、血濃于水的中華民族凝聚力與文化向心力

第七章 兩岸對峙時期的臺灣文化發(fā)展

一、臺灣光復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回歸與重建

二、兩岸政治的對峙與文化的同源同質

二、臺灣文化的開放與西方文化的融通

三、臺灣文化的現代化轉型與建構走向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yōu)闇剩?/div>

2025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