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心理學:學習動機及其培養(yǎng)(2)
來源:云南培訓認證網 閱讀:4056 次 日期:2009-09-02 17:55:53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高校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心理學:學習動機及其培養(yǎng)(2)”,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第二節(jié)  學習動機的理論觀點

一、強化動機理論

由聯結主義學習理論家提出。動機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種對行為的沖動力量。人的某種學習行為傾向完全取決于先前的這種學勻行為與刺激因強化而建立起來的穩(wěn)固聯系,強化可以使人在學習過程中增強某種反應重復可能性的力量。任何學習行為都是為了獲得某種報償。在學習活動中,采取各種外部手段如獎賞、贊揚、評分、等級、競賽等,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引起其相應的學習行為。聯結主義的強化動機理論過分強調引起學習行為的外部力量(外部強化),忽視甚至否定了人的學習行為的自覺性與主動性(自我強化),這一學習動機理論有較大的局限件。

二、成就動機理論

成就動機是一種努力克服障礙、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決某一問題的愿望或趨勢。成就動機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是激勵個體樂于從事自己認為重要的或有價值的工作,并力求獲得成功的一種內在驅動力。這種動機是人類所獨有的,它是后天獲得的具有社會意義的動機。在學習活動中,成就動機是一種主要的學習動機。

成就需要高的人,樂于對問題承擔自己的責任,能從完成任務中獲得滿足感。成就動機的高低還影響到個體對職業(yè)的選擇。成就動機低的人,傾向于選擇風險較小、獨立決策少的職業(yè);而成就動機高的人喜歡從事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勇于作出決策。個體的成就動機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力求成功的動機,另一類是避免失敗的動機。力求成功的動機,即人們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帶來的積極情感的傾向性;避免失敗的動機,即人們避免失敗和由失敗帶來的消極情感的傾向性。據此可以將個體分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敗者。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獲取成就,他們會選擇有所成就的任務,而成功概率為50%的任務是他們最有可能選擇的,因為這種任務能給他們提供最大的現實挑戰(zhàn)。當他們面對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穩(wěn)操勝券的任務時,動機水平反而會下降。避免失敗者則傾向于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任務,如果成功的幾率大約是50%時,他們會回避這項任務。因為選擇容易的任務可以保證成功,使自己免遭失敗;而選擇極其困難的任務,即使失敗,也可以找到適當的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諒,從而減少失敗感。在教育實踐中對力求成功者,應通過給予新穎且有一定難度的任務,安排競爭的情境,嚴格評定分數等方式來激起其學習動機;而對于避免失敗者,則要安排少競爭或競爭性不強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則要及時表揚給予強化,評定分數時要求稍稍放寬些,并盡量避免在公眾場合下指責其錯誤。

三、成敗歸因理論

人們做完一項工作之后,往往喜歡尋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敗的原因。美國心理學家維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tǒng)探討,并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wěn)定性歸因和非穩(wěn)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制歸因;又把人們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主要歸結為六個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機遇)好壞、身心狀態(tài)、外界環(huán)境等。如果將此三維度和六因素結合起來,就可組成如表5—2所示的歸因模式。

表5一2  成就動機的歸因模式

由于歸因理論是從結果來闡述行為動機的,因此它的理論價值與實際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動發(fā)生的因果關系;二是有助于根據學習行為及其結果來推斷個體的心理特征;三是有助于從特定的學習行為及其結果來預測個體在某種情況下可能產生的學習行為。正因為如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運用歸因理論來了解學習動機,對于改善學生的學習行為,提高其學習效果,也會產生一定的作用。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yōu)闇剩?/div>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聯系電話:0871-65317125(9:00—18:00)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526150442(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