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科目名稱: 經濟學
考試內容范圍:
一、微觀部分
1.供求理論
要求考生掌握引起需求和供給變動的因素、需求彈性與供給彈性、均衡價格、均衡數量的形成與變動。能夠運用供求理論分析現實問題。
2.消費者行為理論
要求考生掌握消費者剩余、基數效用理論和序數效用理論的消費者均衡、邊際替代率與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應用無差異曲線分析和解決問題。
3.生產理論
要求考生掌握生產函數、邊際報酬遞減規(guī)律、生產的階段性、生產者均衡、最優(yōu)生產要素組合。
4.成本理論
要求考生掌握各種成本的定義與關系、短期成本曲線間的關系、短期成本與長期成本之間的關系、規(guī)模經濟的概念,能夠運用成本理論分析實際經營管理問題。
5.市場結構理論
要求考生掌握四種市場結構的特點、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和完全壟斷市場結構的短期、長期均衡;運用價格歧視理論分析實際問題。
6.分配理論
要求考生掌握完全競爭廠商使用生產要素的原則、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工資理論;地租理論。
二、宏觀部分
1.國民收入的核算理論
要求考生掌握國民生產總值核算方法、GDP中五個總量之間的關系、GDP的價格矯正。
2.簡單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要求考生掌握消費函數、儲蓄函數及二者之間的關系,掌握投資理論、乘數理論。
3.國民收入的均衡理論
要求考生掌握貨幣的需求動機、貨幣的創(chuàng)造過程、貨幣市場的均衡條件、LM曲線、商品市場的均衡與IS曲線、商品市場與貨幣市場同時均衡。
4.宏觀經濟政策
要求考生掌握政府的經濟職能、宏觀經濟政策目標、財政政策基本工具、貨幣政策的基本工具、自動穩(wěn)定器、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能夠運用宏觀經濟政策分析現實的宏觀經濟問題。
5.失業(yè)、通貨膨脹和經濟周期理論
要求考生掌握失業(yè)的含義與分類、通貨膨脹的成因與治理、失業(yè)與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經濟周期的類型。
6.經濟增長理論
要求考生掌握經濟增長的含義與特征、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和劍橋經濟增長模型。
考試總分: 150 分 考試時間:3 小時 考試方式:筆試
考試題型:選擇題 (20分)
簡答題 (40分)
計算題 (50分)
論述題 (40分)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