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醫(yī)醫(yī)師考試技巧壞死/壞疽的學習要點
來源:易賢網 閱讀:1536 次 日期:2014-12-24 17:15:59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2014年中醫(yī)醫(yī)師考試技巧壞死/壞疽的學習要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易賢網網校上線了!

>>>點擊進入<<<

網校開發(fā)及擁有的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外語類、外貿類、學歷類、

職業(yè)資格類、計算機類、建筑工程類、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

一 壞死的結局

1.溶解吸收:壞死組織范圍小,可被壞死細胞或中性粒細胞的蛋白溶解酶分解,由淋巴管、小血管吸收。不能吸收的碎片則由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2.分離排出:壞死灶較大難以吸收,周轉出現炎癥反應,中性粒針該處的壞死組織溶解,使壞死組織與健康組織分離。如壞死灶位于皮膚、粘膜,則壞死物排出后,局部形成糜爛或潰瘍。腎、肺等內臟壞死物液化后,可通過輸尿管、支氣管排出,醫(yī) 學教育網原創(chuàng)殘留的空腔稱空洞。

3.機化:壞死組織既不能吸收亦不能排出時,周圍新生毛細血管和成纖維細胞等組成的肉芽組織長入壞死區(qū),最后成為瘢痕組織,此過程稱為機化。

4.纖維包裹、鈣化:若壞死灶較大不能完全機化,或壞死組織難以吸收,則由周轉增生的結締組織將其包繞,形成纖維包裹,其中壞死組織可發(fā)生鈣化。

二 壞疽可分為三種類型:

1.干性壞疽:多見于四肢末端,原因有下肢動脈粥樣硬化、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由于動脈受阻而靜脈仍通暢,使壞死組織水分少,加之空氣蒸發(fā),使病變組織干燥,細菌不易繁殖,病變發(fā)展慢。

2.濕性壞疽:常發(fā)生于肢體或與外界相通的臟器(腸、子宮、肺等)。因動脈閉塞而靜脈回流又受阻,醫(yī)學教育 網原創(chuàng)壞死組織水分多,適合腐敗菌生長,局部腫脹,呈污黑色。腐敗菌分解蛋白質,產生吲哚、糞臭素等,引起惡臭。與正常組織分界不清,全身中毒癥狀重;

3.氣性壞疽:濕性壞疽基礎上,因深部肌肉的開放性創(chuàng)傷合并產氣莢膜桿菌等厭氧菌感染,細胞分解壞死組織并產生大量氣體,使壞死組織內因含氣泡呈蜂窩狀,按之有捻發(fā)音。病變發(fā)展迅速,中毒癥狀嚴重會引起死亡。

更多信息請查看醫(yī)學考試網

更多信息請查看考試經驗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yōu)闇剩?/div>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版權所有:易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