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賢網(wǎng)網(wǎng)校上線了!
網(wǎng)校開發(fā)及擁有的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外語類、外貿類、學歷類、
職業(yè)資格類、計算機類、建筑工程類、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wǎng)絡培訓輔導。
《有機化學》
一、題型
1.命名與寫結構式;
2.完成反應式(填空方式,包括中間產(chǎn)物、最終產(chǎn)物、試劑和重要反應條件,內容涉及基本反應);
3.綜合題(填空、選擇或排序,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性質、基本規(guī)律等);
4.簡答題(包括反應機理、實驗現(xiàn)象分析等);
5.鑒別或分離;
6.合成題;
7.結構推導。
難易分布:較易題型40%;中等題型40%;較難題型20%
二、考試范圍
(一)命名與寫結構式
1. 系統(tǒng)命名法:烷、烯、炔,雙環(huán)化合物,含1個手性碳的手性分子,取代芳烴,鹵代烴,醇,醚(含冠醚),酚,苯醌、萘醌衍生物,醛酮及其衍生物,羧酸及其羧酸衍生物(取代酸如羥基酸、鹵代酸,酯、內酯、酸酐、酰胺、內酰胺等),硝基化合物,胺(包括季銨鹽、季銨堿),偶氮化合物,五元六元雜環(huán)衍生物。
2. 典型結構
能夠根據(jù)名稱寫出結構式;
構造異構:碳鏈異構、官能團異構、官能團位置異構、互變異構;
構型異構:順反異構及Z/E異構;乙烷丁烷構象,環(huán)己烷衍生物構象(椅式、船式、平伏直立鍵及最穩(wěn)定構象);對映異構及R/S構型的標記與命名,手性分子的Fischer投影式、透視式、Newman式及其轉換。
熟悉常見基團的結構與名稱,熟悉伯仲叔季碳、伯仲叔氫、伯仲叔鹵、伯仲叔胺等的特征;了解衍生命名法和習慣命名法。
(二) 基本概念
1. 雜化軌道:sp3、sp2、sp雜化軌道特征;
2. 共價鍵:σ鍵、π鍵,鍵的極性,極化度;
3. 酸堿質子理論、Lewis酸堿理論;
4. 誘導效應、共軛效應、空間效應、共軛體系(π-π共軛、p-π共軛、σ-π超共軛)、芳香體系與芳香性;
5. 手性、手性分子、對映體、外消旋體、內消旋體、外消旋化、構型轉化;
6. 構造異構、構型異構、互變異構、構象異構、對映異構;
7. 親電試劑、親核試劑、親電性、親核性;
8. 活性中間體:自由基、碳正離子、碳負離子、苯炔;
9. 定域軌道、離域軌道、成鍵軌道、反鍵軌道;
10. 旋光度、比旋光度、對稱面、對稱中心;
11. 了解氨基酸,蛋白質,核酸,糖,脂。
(三)基本規(guī)律
1. 結構與物理性質的關系:沸點、熔點、溶解度的變化規(guī)律,氫鍵與分子間作用力;
2. 次序規(guī)則,芳烴親電取代定位規(guī)律,馬氏規(guī)則,過氧化物效應,查衣采夫規(guī)則,霍夫曼規(guī)則,休克爾規(guī)則;
(四)基本理論
1. 酸堿理論,化合物酸堿性比較
2. 電子理論,利用電子效應(共軛效應、誘導效應、超共軛效應等)和空間效應分析和比較反應活性(親電加成、親電取代、親核加成、親核取代、消除、自由基取代、自由基加成等)、活性中間體的穩(wěn)定性(自由基、碳正離子、碳負離子)、反應機理、反應取向、取代苯的定位規(guī)律、-H的活性、酸堿性等;理解空間效應對化合物性質的影響,如順反異構及a/e鍵異構體的相對穩(wěn)定性,對親核取代的影響,對醛酮的親核加成的影響等;
3. 反應類型與反應機理
⑴ 自由基反應歷程:不同結構烷烴鹵代,烯丙位(α-H)的選擇性與活性;
⑵ 親電加成反應機理:正確判斷不對稱烯和炔的加成取向、反應難易,正確寫出主要產(chǎn)物;
⑶ 親電取代反應機理,一取代、二取代芳烴的取代定位規(guī)律,反應的主要產(chǎn)物;
⑷ 飽和碳上親核取代反應歷程:SN1、SN2歷程及其特征,影響親核取代反應的主要因素,能夠比較不同結構鹵代烴SN1或SN2反應的活性及立體化學;
⑸ 消除反應歷程:E1、E2反應歷程、立體化學及其影響因素;
⑹ 醛酮的親核加成反應歷程,親核加成反應活性;
⑺ 分子重排:掌握碳正離子重排、嚬那醇重排 、Beckmann重排,
了解Wagner-Meerwein重排、Hofmann重排、Claisen 重排等;
⑻ 了解酯化和水解歷程;
(五)基本反應(化學性質及制備方法)
1. 烷烴:鹵代反應;
2.烯烴:加成反應(催化加氫,加X2、HX、H2SO4、H2O、HOX),硼氫化-氧化反應,臭氧化-還原反應,KMnO4氧化,環(huán)氧化,α-H鹵代、過氧化物效應;
烯烴制法:炔烴選擇性加氫,RX、ROH的消除,Wittig反應
3.炔烴:加成反應(加氫,加X2、HX、ROH、HCN、CH3COOH),氧化,金屬炔化物的生成及烴基化;
4. 共軛二烯烴:1,2-加成和1,4-加成,雙烯合成(Diels-Alder反應);
5. 脂環(huán)烴:鹵代,環(huán)丙烷衍生物的開環(huán)加成(如加HX);制法:雙烯合成;β-二羰基化合物的應用;
6. 芳烴:環(huán)上親電取代(鹵代、硝化、磺化、傅-克烷基化和傅-克酰基化、氯甲基化),氧化(側鏈氧化,環(huán)的破裂);烷基苯α-H的鹵代;烷基苯制法;
7.鹵代烴:親核取代(水解、醇解、氨解、與NaCN的反應、與AgNO3的反應、鹵素置換),SN1、SN2;消除反應(E1、E2);與金屬的反應(格氏試劑及其應用、武慈反應、與鋰的反應);
鹵代烴制法:由烯烴制備,由醇制備;
8.醇:與活潑金屬的反應,與HX、PX3、PCl5、SOCl2的反應,分子內脫水,分子間脫水,酯的生成,氧化和脫氫,α-二元醇的反應(HIO4氧化、Pinacol重排);
醇的制法:烯烴水合,硼氫化-氧化反應,鹵代烴水解、格氏合成,醛酮、羧酸、酯的還原
9.醚:羊鹽的生成,醚鍵的斷裂;環(huán)氧乙烷制法及性質;
醚的制法:醇分子間脫水,Wiliammson合成法;
10.酚:酸性,氧化,酚醚、酚酯的生成,環(huán)上取代,與三氯化鐵的顯色反應;
酚的制法:異丙苯氧化法,磺化堿熔法,重氮鹽水解;
11.醛、酮:親核加成反應(加HCN、NaHSO3、ROH、RMgX、氨及其衍生物),Wittig反應,α-H的反應(鹵代、鹵仿反應、羥醛縮合),氧化(K2Cr2O7或KMnO4氧化、銀鏡反應、銅鏡反應),還原(金屬氫化物還原、Clemmensen還原、Wolf-Kishner-黃鳴龍反應),Cannizzaro歧化反應(包括交叉歧化及分子內歧化);
醛、酮制法:炔烴水合,醇氧化,傅-克酰基化,Rosenmund還原,乙酰乙酸乙酯及丙二酸酯的應用等;
12.羧酸:酸性,衍生物的生成,脫羧反應,α-H的鹵代,二元酸的反應;鹵代酸的反應;羥基酸的性質;
羧酸的制法:不飽和烴、醇、醛的氧化,腈的水解,格氏試劑與CO2的反應,丙二酸二乙酯和乙酰乙酸乙酯法;羥基酸的制法;
13. 羧酸衍生物:酰鹵、酸酐、酯、酰胺的水解、醇解、氨解,酯的還原,Claisen縮合(包括交叉縮合和分子內縮合),酯與RMgX的反應,酰胺的Hofmann降級反應;
14. 腈:水解,還原,制法;
15. 硝基化合物:硝基烷烴的弱酸性;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硝基的還原,芳環(huán)上的取代;
16. 胺:胺的堿性,烴基化,?;?,磺?;?,與亞硝酸的反應,芳胺環(huán)上的取代;季銨堿的Hofmann消除;
胺的制法:氨的烴基化,硝基化合物還原,還原胺化,Hofmann降級反應,蓋布瑞爾合成法;
17. 重氮鹽:制法;應用:放氮反應(重氮基被氫、羥基、鹵素、氰基取代),保留氮的反應(偶氮化合物的生成);
18. 雜環(huán)化合物:五元雜環(huán)的親電取代,六元雜環(huán)的親電、親核取代;
(六)化合物的鑒別
要求熟悉不同類型化合物常見的鑒別方法。每組3~4個化合物的鑒別,所用方法必須有明顯的直觀現(xiàn)象(如顏色的變化、氣體的生成、沉淀的出現(xiàn)等),格式簡單明了。
(七)化合物的分離提純
能夠熟練運用有機化合物的性質和變化規(guī)律及基本實驗技術進行常規(guī)有機化合物的分離和提純。每組2~4個化合物的分離或提純,即從混合體系中將化合物一一分離出來或除去化合物中少量的雜質。
(八)結構推導
1. 據(jù)性質及反應現(xiàn)象推導有機物結構,并能寫出各步反應式;
2.了解紅外和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能夠熟練運用有機化合物的性質和變化規(guī)律及IR、NMR光譜數(shù)據(jù)推導有機物結構,并能寫出各步反應式。
(九)有機合成
能夠較熟練地運用有機化合物的性質和變化規(guī)律設計合成路線,解答常規(guī)多步有機合成問題。
1. 由指定原料合成目標化合物;
2. 自選適當原料合成目標化合物
內容涉及烷烴、烯烴、炔烴、酚、RX、ROH、醛酮、羧酸、胺等;
要求方法正確,合成路線合理可行。
(十)基本實驗技術
掌握有機化合物物理常數(shù)的測定;掌握蒸餾、分餾、水蒸氣蒸餾、萃取、重結晶等基本技術及應用;能夠解答常見的實驗問題(如如何提高酯化產(chǎn)率、制備格氏試劑時為何要用絕對乙醚做溶劑等類似問題)。
三、參考教材:
陸濤主編《有機化學》(第7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11
陸陽主編《有機化學》(第8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3
《分析化學》
一、題型:
單選擇題30%,多項選擇題10%,填空題10%,問答題20%,計算題30%。
試題難易比例:易、中、難分別為50%、30%、20%。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要求:
第一章 誤差和分析數(shù)據(jù)處理
了解誤差的來源、性質;掌握誤差及偏差的表示方法;理解準確度和精密度的意義與關系;熟悉誤差的傳遞;掌握有效數(shù)字的運算規(guī)則;了解有限量實驗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處理。
第二章 滴定分析法概論
了解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及有關術語;掌握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濃度表示方法;掌握滴定分析的計算方法;熟悉水溶液中溶質各型體的分布和分布系數(shù);熟悉滴定分析中的化學平衡(物料平衡、電荷平衡、質子條件)。
第三章 酸堿滴定法
熟悉酸堿質子理論和酸堿溶液平衡的基本原理;掌握酸堿溶液的酸度計算方法(包括強酸強堿溶液、一元弱酸弱堿溶液、多元酸堿溶液、弱酸和強酸的混合溶液、弱酸混合溶液和緩沖溶液);熟悉酸堿指示劑的作用、變色原理、變色范圍以及常用指示劑;掌握酸堿滴定的基本原理(包括強酸滴定強堿或強堿滴定強酸、強堿滴定弱酸、強酸滴定弱堿、多元酸和混合酸的滴定、多元堿的滴定);熟悉滴定終點誤差的表示方法;了解常用的酸堿標準溶液及滴定方法。熟悉非水滴定中常用溶劑的分類及性質;掌握不同溶劑中酸堿反應的原理;了解溶劑的選擇方法;掌握非水溶劑中酸堿的滴定方法。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
了解簡單配位絡合物、螯合物、乙二胺四乙酸、乙二胺四乙酸的螯合物等的結構及特點;絡合物中溶液中的離解平衡:掌握絡合物的穩(wěn)定常數(shù)、溶液中各級絡合物的分布、金屬離子緩沖溶液、副反應系數(shù)、條件穩(wěn)定常數(shù)等概念及相關計算;掌握絡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熟練掌握絡合滴定曲線、終點誤差、準確滴定判別式、絡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金屬離子指示劑的作用原理、金屬離子指示劑的選擇、指示劑的封閉現(xiàn)象及其消除、常用指示劑的配制方法及用途;理解提高絡合滴定選擇性的途徑:選擇滴定的可能性、選擇滴定中的酸度控制、利用掩蔽劑提高絡合滴定的選擇性、絡合滴定中常用的掩蔽劑;了解絡合滴定方式及其應用:熟練掌握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換滴定法、間接滴定法并靈活運用解決實際問題。
第五章 氧化還原滴定法
熟練掌握能斯特公式、條件電位、氧化還原平衡常數(shù)、化學計量點時反應進行的程度、影響反應速度的因素、催化反應和誘導反應等概念及相關計算;掌握可逆氧化還原體系的滴定曲線、不可逆體系的滴定曲線、氧化還原滴定中的指示劑、 氧化還原滴定結果的計算、氧化還原滴定終點誤差、氧化還原滴定前的預處理等;重點掌握高錳酸鉀法、重鉻酸鉀法、碘量法、溴酸鉀法的原理及其實際應用;了解其他氧化還原滴定法。
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掌握銀量法(莫爾法、佛爾哈德法、法揚司法)的基本原理及測定方法;了解其他的沉淀滴定法;熟悉常見鹵化物的銀量法測定。
了解重量分析法的特點及分類;掌握重量分析對沉淀的要求;熟悉揮發(fā)法、液-液萃取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沉淀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重點掌握溶解度和溶度積概念及相關計算、影響沉淀溶解度的因素;了解沉淀的類型和形成過程、晶核的形成、晶形沉淀和無定形沉淀的生成、影響沉淀純度的因素等,包括共沉淀現(xiàn)象、繼(后)沉淀現(xiàn)象、減少沉淀玷污的方法,晶形沉淀的沉淀條件、無定形沉淀的沉淀條件、均勻沉淀法,有機沉淀劑的特點、有機沉淀劑的分類;熟練掌握換算因數(shù)、重量分析結果的計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第七章 電位法和永停滴定法
了解有關電池,電極反應。明確標準電極電位與條件電極電位的概念,掌握能斯特公式的應用。掌握玻璃電極的原理(膜電位的產(chǎn)生),玻璃電極的性能測定及pH值測定的原理與方法。掌握電位滴定法的原理以及確定終點的方法,永停滴定法的原理及不同類型滴定曲線及終點的確定方法,熟悉有關的計算。了解離子選擇電極的類型,離子選擇電極的性能參數(shù),離子選擇電極的特點及應用。
第八章 可見-紫外分光光度法
熟悉光的基本性質,可見光吸收光譜的產(chǎn)生及特征,吸收光譜常用概念。熟悉紫外吸收光譜與有機化合物的結構關系:電子躍遷類型,吸收帶,發(fā)色團與助色團,長移與短移,溶劑效應。掌握朗伯-比爾定律的應用及有關計算,吸光系數(shù)的定義和意義,了解偏離比爾定律的原因,標準工作曲線的繪制及其應用。掌握可見-紫外分光光度計的基本部件及各部件的主要作用,分光光度計的主要類型。掌握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標準品對照法、工作曲線法);光度法測量條件的選擇;熟悉多組分的定量方法(計算分光光度法,雙波長分光光度法)。
第九章 熒光分析法
掌握分子熒光的發(fā)生過程,激發(fā)光譜與熒光光譜,熒光光譜的特征,熒光與分子結構的關系。熟悉影響熒光強度的外部因素,分子從激發(fā)態(tài)返回基態(tài)的各種途徑,熒光效率與熒光壽命,熒光定量分析方法,掌握熒光物質的定性定量分析,了解儀器的基本結構。
第十章 色譜分析法概論
掌握色譜法的有關概念及其計算公式,分配系數(shù)和容量因子的定義及二者間的關系,保留時間與分配系數(shù)和容量因子的關系,色譜分離的前提條件,塔板理論,理論塔板高度和理論塔板數(shù),速率理論及影響塔板高度的動力學因素。熟悉色譜過程,四種基本類型色譜的分離機制、固定相和流動相,影響組分保留行為的因素。了解色譜儀的儀器構造,了解色譜法的分類及發(fā)展趨勢。
第十一章 氣相色譜法
掌握固定液的分類,固定液、載體的選擇原則;氣相色譜分離條件及檢測器的選擇原則;速率理論在氣相色譜法中的具體應用,包括范氏方程的簡式及各項的名稱,速率理論方程在填充柱氣相色譜中的詳細式及符號的含義,分離方程式及分離條件的選擇,尤其是柱溫的選擇。掌握歸一化法和內標法以及相對重量校正因子的計算。熟悉氣相色譜儀的主要部件;檢測器的分類及其選擇;熱導檢測器、氫焰離子化檢測器,電子捕獲檢測器的檢測原理。了解氣固色譜固定相、高分子多孔微球、流動相及其選擇;氣相色譜分析方法及應用。
第十二章 高效液相色譜法
掌握反相鍵合相色譜法的分離機制、保留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和分離條件選擇,化學鍵合相的性質、特點、種類及使用注意事項,流動相對化學鍵合相色譜分離的影響,HPLC的速率理論及其對選擇實驗條件的指導作用。掌握高效液相色譜常用定量分析方法與計算。熟悉正相鍵合相色譜法及其分離條件的選擇,高效液相色譜儀的主要部件,紫外檢測器和熒光檢測器的檢測原理和適用范圍。了解高效液相色譜法的主要類型,離子色譜法、手性色譜法和親和色譜法及其常用固定相,溶劑強度和選擇性、混合溶劑強度參數(shù)的計算,流動相最優(yōu)化方法,安培檢測器和蒸發(fā)光散射檢測器、分離方法的選擇。
第十三章 平面色譜法
掌握比移值,相對比移值及比移值與分配系數(shù)、容量因子的關系;吸附色譜、紙色譜的分離原理,吸附薄層色譜的固定相和流動相及其選擇。熟悉平面色譜法的分類、薄層板的制備及顯色方法,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高效薄層色譜法、薄層掃描法。
三、參考書
分析化學(第七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李發(fā)美主編
《藥理學》
一、題型
單選題30%,填空題10%,名詞解釋20%,簡答題20%,問答題20%
二、考試內容及范圍
第一章 緒 論
1、藥理學的性質和研究任務。
2、藥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及藥理學、藥物效應動力學和藥物代謝動力學的定義。
3、藥物與藥理學的發(fā)展史,新藥的開發(fā)與研究。
第二章 藥物效應動力學
1、藥物基本作用及主要類型。藥物的雙重性:治療作用和不良反應,不良反應(副作用、毒性反應等)類型。
2、藥物劑量與效應的關系:量效曲線的理論與實際意義;效能、效價強度及治療指數(shù)、安全范圍等的概念和意義。
3、受體的作用原理(機制):受體的基本概念,親和力、內在活性;激動藥、拮抗藥和部分激動藥;受體分類、調節(jié)及第二信使在受體-效應之間的作用。
第三章 藥物代謝動力學
1、藥物的跨膜轉運:被動轉運和主動轉運 ( 重點闡明單純擴散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2、吸收、分布、生物轉化與排泄及其影響因素。
3、藥物消除動力學: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首次負荷劑量;一級動力學、零級動力學與藥物半衰期的理論與實際意義。應用這些參數(shù)優(yōu)化治療方案和個體化用藥。
4、基本參數(shù)及概念:生物利用度、血藥峰值濃度、血漿半衰期、表觀分布容積、清除率和房室概念。首過消除、肝藥酶誘導劑及抑制劑、腸肝循環(huán)等基本概念。
第四章 影響藥物效應的因素
1、藥物對藥物效應的影響。
2、機體對藥物效應的影響。
3、合理用藥原則。
第五章 傳出神經(jīng)系統(tǒng)藥理概述
1、傳出神經(jīng)按遞質與解剖學的分類及其生理功能,效應器對傳出神經(jīng)沖動的反應。包括突觸傳遞、遞質的生物合成、貯存、釋放和滅活過程。
2、傳出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受體分類:α及β腎上腺素受體,M及N膽堿受體。
3、傳出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體的分布、雙重受體優(yōu)勢支配的現(xiàn)象,遞質與受體結合產(chǎn)生的效應。
4、傳出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體按信息轉導機制的分類,離子通道型受體與G蛋白偶聯(lián)受體的各型受體激動后產(chǎn)生的生物效應。
第六章 膽堿受體激動藥
1、毛果蕓香堿的藥理作用、作用機制、臨床應用及應用注意事項。
第七章 抗膽堿酯酶藥和膽堿酯酶復活藥
1、抗膽堿酯酶藥的分類:易逆性抗膽堿酯酶藥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難逆性抗膽堿酯酶藥的毒理學機制、癥狀及解救。
2、膽堿酯酶復活藥的使用和解救意義。
第八章 膽堿受體阻斷藥
1、阿托品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和主要不良反應。
2、琥珀膽堿、筒箭毒堿兩類松弛骨胳肌藥機理的異同。
第八章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
1、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多巴胺對受體的選擇性及藥理作用,臨床應用與主要不良反應。
2、人工合成的擬腎上腺素藥麻黃堿、間羥胺、去氧腎上腺素、多巴酚丁胺等的藥理作用、臨床用途與不良反應。
3、擬腎上腺素藥治療低血壓及休克的機理及臨床應用原則與注意事項。
第九章 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
1、酚妥拉明、妥拉唑啉、酚芐明、哌唑嗪等對α受體的選擇性阻斷特點,藥理作用、臨床用途與不良反應。
2、普萘洛爾、阿替洛爾、拉貝洛爾等阻斷β受體的特點,對血管、心臟、腎素活性及支氣管的影響,內在擬交感活性,臨床用途與不良反應。
第十一章 局部麻醉藥
1、局麻藥的藥理作用及作用機制,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
2、常用局麻藥的特點。
第十三章 全身麻醉藥
1、全麻藥的分類及其代表藥物藥理作用、機制、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
第十四章 鎮(zhèn)靜催眠藥
苯二氮卓類藥物藥理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巴比妥類藥物藥理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二者優(yōu)缺點的比較。
第十五章 抗癲癇藥和抗驚厥藥
1、常用抗癲癇藥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卡馬西平、丙戊酸鈉以及乙琥胺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和該類藥物的臨床用藥原則。
2、硫酸鎂抗驚厥的作用機制、適應證及注意事項。
第十六章 抗帕金森和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藥
1、左旋多巴類及其他藥物治療帕金森病作用機理、不良反應。
2、卡比多巴的作用及其與左旋多巴合用的特點。
3、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藥物分類及主要藥物的作用、不良反應。
第十七章 抗精神失常藥
1、抗精神病常見藥物分類。
2、氯丙嗪藥理作用、作用機制、臨床用途及常見不良反應。
3、碳酸鋰的藥理作用及機制。
4、丙米嗪的藥物作用及臨床應用。
第十八章 鎮(zhèn)痛藥
1、嗎啡的藥理作用及機制,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中毒搶救及禁忌證。
2、人工合成鎮(zhèn)痛藥哌替定、芬太尼、美沙酮、噴他佐辛的作用特點、臨床應用及成癮性。
3、曲馬朵、布桂嗪、二氫埃托啡、布托啡諾的特點及應用。
4、阿片受體拮抗藥:納洛酮的作用。
第十九章 解熱鎮(zhèn)痛抗炎藥
1、解熱鎮(zhèn)痛抗炎藥的共同作用及機制,環(huán)氧酶同工酶 COX2 的發(fā)現(xiàn)與作用。
2、阿司匹林藥理作用、臨床用途、常見不良反應及預防措施。
3、對乙酰氨基酚作用特點及應用注意;保泰松的代謝、作用特點及適應證,不良反應與禁忌證;吲哚美辛的適應證及禁忌證;布洛芬、萘普生及吡羅昔康的特點及適應證。
第二十一章 抗心律失常藥
1、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作用機制及藥物的分類。
2、Ia 類藥物:奎尼丁; Ib 類藥物:利多卡因、苯妥英鈉; Ic類藥物:普羅帕酮。Ⅱ類藥物:普奈洛爾。Ⅲ類藥物:胺碘酮。Ⅳ類藥物:維拉帕米。
第二十二章 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藥理
1、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的構成、生理作用。
2、ACE抑制藥的分類、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
3、AT1阻斷藥氯沙坦藥理作用、臨床應用與不良反應。
第二十三章 利尿藥及脫水藥
1、高效利尿藥藥理作用及不良反應。
2、中效利尿藥藥理作用及不良反應。
3、低效利尿藥藥理作用。
4、利尿藥和脫水藥的臨床用途。
第二十四章 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藥物
1、強心苷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毒性反應及其防治。
2、ACEI及AT1拮抗藥治療CHF的藥理作用,強調預防及逆轉心肌重構作用。
3、β受體阻斷藥治療心衰的作用機制。
第二十五章 抗高血壓藥
1、抗高血壓藥物的分類。
2、噻嗪類利尿藥的降壓機理、主要不良反應。
3、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藥及AT1受體阻斷藥的抗高血壓機理,臨床用途,主要不良反應。
4、β受體阻斷藥的降壓機理及臨床應用特點及注意事項。
5、鈣通道阻滯藥的抗高血壓機理,作用特點、臨床用途和主要不良反應。
6、中樞性降壓藥的降壓機理、臨床用途及主要不良反應。
7、哌唑嗪的抗高血壓機理,臨床用途、不良反應。
8、擴血管藥的降壓作用特點、臨床應用、主要不良反應,久用降壓作用減弱的原因以及和利尿藥、β受體阻斷藥合用增加療效的機理。
9、抗高血壓藥的合理應用。
第二十六章 抗心絞痛藥
1、硝酸甘油藥理作用及機制、抗心絞痛作用、臨床應用及主要不良反應。
2、β受體阻斷藥的抗心絞痛作用及機制、臨床用途。
3、β受體阻斷藥與硝酸酯類合用抗心絞痛機制。
3、鈣通道阻滯藥抗心絞痛機制及臨床用途。
第二十七章 抗動脈粥樣硬化藥
調血脂藥的分類及每類代表藥物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
第二十八章 作用于血液系統(tǒng)的藥物
1、肝素和華法林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以及兩者抗凝作用的異同點。
2、抗貧血藥鐵劑、葉酸、維生素B12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
第二十九章 作用于呼吸系統(tǒng)的藥物
1、平喘藥的分類。
2、支氣管擴張藥: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藥、茶堿類和M 膽堿受體阻斷藥的作用原理、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3、抗炎性平喘藥: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白三烯調節(jié)藥的作用原理及臨床應用、注意事項。
5、抗過敏平喘藥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
6、常用鎮(zhèn)咳藥作用比較。
7、常用祛痰藥作用對比。
第三十章 作用于消化系統(tǒng)的藥物
1、抗消化性潰瘍藥分類及每類藥物的代表藥。
2、奧美拉唑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
3、瀉藥及常用利膽藥的特點。
第三十二章 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
1、糖皮質激素的藥理作用及機制、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及用法。
2、常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可的松、氫化可的松、潑尼松龍、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氟輕松的臨床應用、特點。
第三十三章 甲狀腺激素及抗甲狀腺藥
1、甲狀腺素的合成、分泌與調節(jié)、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
2、抗甲狀腺藥硫脲類、碘及碘化物、放射性碘及β受體阻斷藥的作用機制、臨床應用及主要不良反應。
第三十四章 胰島素及口服降血糖藥
1、胰島素的藥理作用、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及其防治。
2、口服降血糖藥的藥理作用特點、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常用藥物: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格列美脲、甲福明、苯乙福林、阿卡波糖、羅格列酮、瑞格列奈的特點。
第三十六章 抗菌藥物概論
1、基本概念。
2、抗菌藥物作用機理。
3、細菌耐藥性產(chǎn)生機制。
4、抗菌藥合理使用原則。
第三十七章 β-內酰胺類抗生素
1、青霉素G的抗菌譜、抗菌機理、耐藥性、臨床用途、過敏反應及其防治。
2、各代頭孢菌素的在抗菌譜、耐酶、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方面的特點。
第三十八章 大環(huán)內酯類、林可霉素類及其他抗生素
1、紅霉素的抗菌譜、抗菌機制及耐藥機制、臨床應用和不良反應。
2、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的體內分布特點、抗菌作用、臨床作用及不良反應。
3、萬古霉素和多粘菌素的抗菌譜、抗菌機制、臨床應用及不良反應。
第三十九章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1、氨基苷類抗生素的共性。
2、慶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的作用及應用特點。
第四十章 四環(huán)素類及氯霉素類抗生素
1、天然四環(huán)素藥動學特點,對骨和牙齒發(fā)育的影響,半合成四環(huán)素和天然四環(huán)素的比較。
2、氯霉素的抗菌作用、機制、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
第四十一章 人工合成抗菌藥
1、喹諾酮類作用機制,三、四代藥物主要抗菌特點和臨床應用。
2、喹諾酮類之間抗菌譜的差異(對傷寒桿菌、銅綠假單胞菌、MRSA等敏感性等)。
3、磺胺類藥物的共同特點及磺胺與TMP合用增效機制。
4、硝基類抗生素的作用特點及不良反應。
第四十五章 抗惡性腫瘤藥
1、抗惡性腫瘤藥的作用及分類:腫瘤細胞的增殖周期與藥物分類;抗惡性腫瘤藥的作用機制與藥物分類;抗惡性腫瘤藥的的結構、來源與分類。
2、抗腫瘤藥物的作用機制及主要不良反應。
抗代謝藥:甲氨喋呤、氟脲嘧啶;烷化劑:環(huán)磷酰胺、塞替派 ;抗生素:絲裂霉素;植物堿類:長春堿;激素類:腎上腺皮質激素、雄激素、雌激素。
3、抗惡性腫瘤藥的聯(lián)合應用原則和毒性反應。
第四十七章 影響自體活性物質的藥物
1、組胺受體的分布與生理病理作用。
2、組胺H1和H2受體阻斷藥的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
三、參考書
藥理學(第二版),科學出版社,吳基良主編
藥理學(第八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楊寶峰主編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wǎng)
版權所有:易賢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