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類
總分:120 考試時間:150分鐘
第一部分:綜合能力試題(50分)
一、選擇題。(25分)
1.按照國家的安排,自( )開始,我國正式在全國全部免征農業(yè)稅。
A.2005年 B.2006年 C.2008年 D.2010年
2.城鎮(zhèn)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屬于( )
A.社會保障的最高保障 B.一個特殊的社會保障方式
C.最低層次的保障 D.社會保障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
3.2005年春,浙江省工商局全力追查含有“蘇丹紅Ⅰ號”(一種有致癌物質的添加劑)的食品,這一舉措主要是為了保障消費者的( )
A.人身安全權 B.自主選擇權
C.正當防衛(wèi)權 D.人格尊嚴權
4.中國現(xiàn)在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的歷史進程,至少需要( )年的時間。
A.50 B.100 C.200 D.300
5.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承認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合法性的目的是( )
A.肯定私有財產的合法性 B.提高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
C.鼓勵私營經濟的發(fā)展 D.推進國企改革
6.黨中央對新農村建設的具體要求是( )
A.生產發(fā)展 B.村容整潔 C.管理民主 D.以上全是
7.當今時代,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各國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 )
A.科技、經濟的競爭 B.經濟、軍事的競爭
C.人才、民族創(chuàng)新能力的競爭 D.科技、軍事的競爭
8.復雜勞動被當作簡單勞動的倍加,是因為( )
A.從事簡單勞動不需要專門的學習和訓練
B.從事復雜勞動需要專門的學習和訓練
C.決定商品價值量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以簡單勞動為尺度
D.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有差別
9.始終做到( ),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zhí)政之基、力量之源。
A.立黨為公 B.執(zhí)政為民
C.“三個代表” D.與時俱進
1O.現(xiàn)階段我們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fā)點是( )
A.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B.黨的基本路線
C.黨的思想路線 D.社會主義本質理論
11.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問題包括( )
A.生產什么、生產多少 B.怎樣生產
C.為誰生產 D.以上問題均正確
12.下列哪一項會導致一國生產可能性曲線向外移動( )
A.資本品生產增加,消費品生產減少
B.失業(yè)
C.一國可被利用的資源增加或技術進步
D.通貨膨脹
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在一定社會的一定時期內,可以利用的資源是有限的,從而可以生產的產品數(shù)量也是有限的。生產可能性是指在一定的資源條件下,利用現(xiàn)有資源可能生產的最大產量組合。
生產可能性曲線主要用來考察一個國家應該怎樣分配其相對稀缺的生產資源問題。我們知道,一國可利用的資源,按用途來說,主要用來生產資本品和消費品。由于資源總量是一定的。因此,要多生產消費品就必須減少資本品的產量。那么,一個國家如何兼顧目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把有限的資本分配使用于消費品和資本品的生產,是經濟學必須回答的一個重要問題。這個問題可以用生產可能性曲線來解釋和回答。
現(xiàn)在,假定一國現(xiàn)有資源用來生產兩種產品X(消費品)和Y(資本品)。如果全部用來生產X產品,可生產OD單位;如果全部用來生產Y產品,可生產OA單位;如果同時用來生產X和Y兩種產品,則可能有各種不同的X與Y的產量組合。將X和Y的各種不同的產量組合描繪在坐標圖上,便可得出生產可能性曲線。如圖1—1。
圖中的AD線即生產可能性曲線,或稱生產可能性邊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也可稱為轉換線。
生產可能性曲線是用來說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資源與技術條件下可能達到的最大的產量 組合曲線,它可以用來進行各種生產組合的選擇。如圖1—1中F點和C點比較,少生產 GB數(shù)量的Y產品(資本品),就可以多生產HE數(shù)量的X產品(消費品),因此,生產 HE單位X產品的機會成本就是GB單位的Y產品。那么,一個國家關于消費品和資本品 這兩大部分的生產,到底是選擇F點還是C點?或者是AD線上的任何其他一點?這就是 經濟學所面臨和必須回答的問題。
生產可能性曲線還可以用來說明潛力與過度的問題。生產可能性曲線以內的任何一點(如Q點),說明生產還是潛力,即還有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資源閑置;而生產可能性之外的任何一點(如P點),則是現(xiàn)有資源和技術條件所達不到的。只有生產可能性曲線之上的點,才是資源配置最有效率的點。因為它說明了一個社會的全部資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不存在閑置資源和失業(yè),社會經濟達到了充分就業(yè)的狀態(tài)。
在資源數(shù)量和技術條件不變的條件下,一個社會現(xiàn)有資源可能生產的產品產量組合是既定的,但當資源數(shù)量變化和技術條件改變時,生產可能曲線會相應移動。隨著資源數(shù)量的增加和技術的進步,生產可能性曲線會向外平行移動。如圖1—2所示。
圖l-2中,在原來的技術水平和資源條件下,生產可能性曲線為X1Y1。現(xiàn)假定資源數(shù)量增加了,或者技術進步,勞動生產率提高了,使生產可能性曲線向外平移至X2Y2。在X2Y2上,每一點所代表的兩種產品的產量組合都比X1Y1上相應的一點所代表的產量組合要大。因此,生產可能性曲線向外移動,代表著一個社會生產能力的提高。
13.下列哪種情況使總收益增加( )
A.價格上升,需求缺乏彈性
B.價格下降,需求缺乏彈性
C.價格上升,需求富有彈性
D.價格下降,需求單位彈性
對于缺乏彈性的需求曲線,其總收益隨著價格的上升而增加.對于富有彈性的需求曲線,其總收益隨著價格的上升而減少。
14.如果規(guī)模報酬不變,單位時問里增加了10%的勞動使用量,但保持資本量不變,則產出將( )。
A.增加10% B.減少10%
C.增加大于10% D.增加小于10%
15.某先生辭去月薪l,000元的工作,取出自有存款10,0000元(月息1%),辦一獨資企業(yè),如果不考慮商業(yè)風險,則該先生自辦企業(yè)按月計算的機會成本是( )
A.2,000元 B.100,000元
C.1,000元 D.10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