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孩子是“祖國的花朵”,近年來,我們可以看到存在各種各樣的危險因素,在影響、威脅乃至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防不勝防。誰能想到,連平時不起眼的塑膠跑道,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如此大的危害?就在前不久媒體揭露了一側令人震驚的消息,多地學校修建的塑膠跑道具有有毒氣味,致使學生出現不同程度病癥。據報道,江蘇蘇州、無錫、南京、常州等地,許多孩子上學后集中出現了流鼻血、頭暈、起紅疹等癥狀,家長懷疑與學校塑膠跑道氣味嗆人有關。更令人寒心的是,校方無奈表示,因為我國已建室外塑膠跑道的有毒檢測是一項行業(yè)空白,當地所有檢測單位均無法出具檢測報告。這樣的結果勢必增添家長和社會對教育部門的更多擔憂和質疑。
塑膠跑道在我國已有30多年歷史,技術成熟,使用安全。若有問題,必定是無良廠家使用了有毒材料。不說無良廠商,從塑膠跑道的采購、施工到事后檢測,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把好關,都不至于讓問題嚴重化,任由問題產品毒害孩子。目前更令人擔憂和恐慌的是,相關部門在面對孩子集中出現頭暈、流鼻血、起紅疹等癥狀時,糾結于國家檢測標準的空白以及室外空氣的流動性等問題,不敢對“毒跑道”下一個結論,無法出具檢測報告,“毒跑道”就像一個無法定罪的犯罪嫌疑人。這種態(tài)度冷漠,踢皮球,推卸責任的做法實在令人心寒。檢測標準空白不可怕,可怕的是責任意識空白。國家檢測標準的空白只是一塊遮羞布而已,“毒跑道”的真正問題不是檢測標準的空白,而是整個行業(yè)監(jiān)管的形同虛設,責任意識淡薄。
制定檢測標準、填補行業(yè)空白當然,有必要,但是,塑膠跑問題也不應僅僅停留在指責相關部門的推諉、扯皮,負責監(jiān)管的環(huán)保、住建、教育、質監(jiān)、體育局等部門均要從工程立項到項目招標,從建設施工到竣工驗收,把好每一道關,莫讓“毒跑道”大搖大擺地進入校園。除此之外,對“毒跑道”也絕不能一拆了之,相關部門有責任給出一個科學、權威的解釋,并一查到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以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