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近日,在途經(jīng)嘉興南站的高鐵上,發(fā)生了一起傷人事件。有幾個孩子在車廂里鬧,有位外籍男士實在受不了,就提醒小孩的家長,讓他們管一管。結(jié)果孩子的父母火氣很大,最后還動手打了這位男士,扇了人家耳光?!锻鈬鴮<腋哞F上提醒熊孩子家長,反被一耳光打出血》這篇報道在幾大公號上一出都是十萬+。這幾年,因為不文明、沒素質(zhì)造成的激烈沖突事件,關注度都很高,說明大家感同身受,深惡痛絕。對于現(xiàn)有的噪音擾民現(xiàn)象,你怎么看?
【解析】
據(jù)了解,這起事件中打鬧的不僅僅是孩子,當時那幾家人聊得熱火朝天,整個車廂幾乎都是他們的聲音。這其實就是個噪音擾民,發(fā)展成肢體沖突的流血事件。在我們?nèi)粘I钪羞@種情況并不鮮見。
對于,噪音擾民有兩方面影響:一方面,影響了出行的心態(tài),原本乘車出行有欣賞美景的心情或是車上小憩,但是車上的喧鬧已經(jīng)打破了這種美好的心境;另一方面,影響民族形象,在此事件中外籍專家用禮貌的方式進行善意提醒,卻遭到這樣的對待,影響的并不單單是這個家庭,更重要的是其對中國的印象。
產(chǎn)生噪音擾民原因有哪些?
第一,國人遇到這種情形心中都會有:見怪不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tài)。但是站出來后卻會被對方白眼,能夠預期各種不愉快甚至沖突,時間成本和心情成本都很高,于是想著忍忍就過去了。
第二,交談是正常的事情,但是什么叫大聲,什么叫小聲,在國人的生活習慣中沒有對于聲音大小的界定,以及沒有認識到大聲說話對他人的影響。
第三,公共場合的相關管理制度難以落實,管理人員也沒有盡應有之責。就像乘務員沒有進行提醒和說服,才使得事件發(fā)酵。
不管是哪種文化的沖突,都不能突破法律的底線;不管是哪種文化下的約定俗成或者多么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習慣,都以不能違背社會公德為前提。我們應該多方合力解決:
第一,學校和家長都應對孩子進行公共文明道德教育,并且家長也應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起到示范和約束作用。
第二,在公共場所顯眼處貼有標識,明晰規(guī)定細則,并且管理部門應擔當起管理的責任,對于不文明的行為進行提醒,嚴重者進行處罰。
第三,國人在接受西方的先進思想時,更應學習其在自身修養(yǎng)方面的長處,真正讓中國成為屹立于東方的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