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寫作指導:領導發(fā)言稿的五大基本寫作要求
來源:易賢網 閱讀:1278 次 日期:2014-06-06 11:21:02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秘書寫作指導:領導發(fā)言稿的五大基本寫作要求”,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領導講話是領導參與公務活動的一種方式,是實施領導職能的重要途徑。無論是高級領導還是基層領導,無論是機關領導還是企業(yè)領導,只要做領導工作,就離不開講話。在某些場合,領導即興講話,不需要講話稿;但在正式場合,為了提高講話質量,需要事先擬寫好講話稿或講話提綱。由于領導公務繁忙,一般需由秘書人員代擬講話稿。所以,掌握領導講話稿的寫作方法,是每個秘書人員應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這里就領導講話稿的起草工作,試論七個方面的問題。

一、領導講話稿的類別

領導講話稿依據不同的場合、對象和用途,可以分為3類22種。

(一)會議類講話稿

這是領導講話稿中數量最多、占比重最大的一“族”。我們平時所說的“領導講話稿”,主要是指這一類。

1.黨代會、人代會等代表大會的報告。內容一般是對上一屆或上一次會議以來工作情況的回顧總結和對今后工作的部署。要求內容全面,表述嚴謹、莊重。

2.會議開幕詞。一般在比較隆重的大型會議上使用。內容主要是講明會議的目的、意義及用法,要富有啟示性、鼓舞性。

3.會議閉幕詞或會議總結講話稿。主要是總結會議的收獲,要求貫徹落實會議精神,要富有號召性。

4.工作會議講話稿。根據既定的會議內容講對某一項或幾項工作的要求。要講得鮮明、透徹、實在。

5.動員會議講話稿。主要講進行某項工作的意義和方法。要講得入情入理,振奮人心,鼓舞斗志。

6.慶功會、表彰會講話稿。主要是概括、總結、肯定受表彰單位或個人的成績和經驗,對其進行表彰、鼓勵,對面上提出學習、推廣的要求。要富有激情和感召力。

7.慶祝會、紀念會講話稿。根據慶祝、紀念的主題,立足現實,回顧歷史,展望未來。要講得客觀、準確、實際。

8.專題報告會的報告。如學習理論心得報告,外出考察報告等。內容要有厚度、深度,給人以啟示和借鑒。

9.碰頭會、匯報會講話稿。根據碰頭、匯報的情況,肯定成績,針對存在的問題或薄弱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強調一方面或幾方面的工作。要有具體要求,有力度。

10.現場會、經驗交流會講話稿。充分運用與會人員看到和聽到的先進事跡和經驗,進行深入分析和總結,要求學習、推廣,促進工作。要有較強的說服力、號召力。

11.研討會、座談會總結講話稿。根據與會人員發(fā)言情況進行總結,并提出改進工作或進一步研討的意見、要求。要有較強的概括力和條理性。

12.綜合性會議上的專題發(fā)言稿。主要是分管某一條戰(zhàn)線、某一方面工作的領導同志在綜合性會議上就自己分管的戰(zhàn)線或工作講情況和意見。要主題突出,富有資料性、參考性,并注意不過分強調自己分管工作的重要。要講“實”,不要講“虛”;要講“適”,不要講“過”。

13.在新舊領導工作交接會議上的講話稿。這是一種很特殊的會議講話稿。在這種會議上往往有三個講話,一是卸任領導的講話,一是接任領導的講話,一是上級領導的講話。卸任和接任領導的講話,都要講得謙虛、誠懇,并有表態(tài)的意思。上級領導講話,則要對雙方都給予肯定,并對該級領導班子及下屬提出一些要求和希望。

14.在各種邀請會、協作會、聯席會上的講話稿。這也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會議,這種會議面對的不是下級,而是外地、外部門的客人。作為東道主發(fā)表講話,要對客人表示歡迎,對本地、本部門的情況作一簡介,還要講會議的目的和議程。要講得誠摯、熱情、實在。

(二)宣傳類講話稿

這是出于宣傳某種主張、某項工作、某件事情的目的,在非會議場合的講話稿。

1.通過廣播發(fā)表講話。這種講話形式在戰(zhàn)爭時期經常運用,毛澤東、朱德等都曾通過延安新華廣播電臺對解放區(qū)軍民,對全國同胞,也對敵軍發(fā)表過多次廣播講話。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央和地方的領導同志也經常采用這種講話方式。廣播講話要求簡明扼要,通俗易懂。

2.通過電視發(fā)表講話。這是電視普及以來不少領導同志經常采用的一種講話方式,主要是用于紀念和慶祝某個節(jié)日。有時也由領導同志搞電視講座,講授某一方面的知識。除講座可以稍長一些外,電視講話也要求簡短、通俗。

3.通過報紙發(fā)表書面講話。這也往往是為了紀念和慶祝某個節(jié)日而發(fā)表。要篇幅簡短,措詞嚴謹,富有文采。

4.通過現場散發(fā)書面講話。如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在機場散發(fā)書面講話。主要是闡明對某項行動、某件事情的觀點,要求簡明、準確、適當。

(三)禮儀類講話稿

即出于感謝、答謝、慰問、慶賀等目的,在各種非會議儀式、場合的講話稿。

1.簽約儀式上的講話稿。這種講話主要是對所簽合作契約予以積極評價,對合作方表示感謝,對合作事項充滿信心、寄予厚望。要簡短、禮貌。

2.接見、會見講話稿。接見下級單位的代表并發(fā)表講話,主要是表示某種褒獎、慰問和鼓勵;會見客人,主要是表示友好和友誼。要簡短、親切。

3.文藝演出、文藝界聯歡前的講話稿。主要是為了慶祝節(jié)日和表示友誼。要簡短、富于激情。

4.致辭。包括歡迎詞、感謝詞、答謝詞、慰問詞、祝賀詞等,用于專門的儀式或宴會等場合。作為“致辭”,必須有別于一般的講話,要措詞嚴謹,具有文采,形成書面。

以上分類,主要是從講話的場合、對象、用途的不同而劃分的。對于領導講稿的種類,還可以從其他不同的角度來劃分。比如,可以講話方向的角度來劃分,分為下行、平行、上行三類。下行講話即指對下級的講話;平行講話即指那些禮儀性的講話,向兄弟單位介紹情況和經驗的講話,在邀請會、協作會上的講話等;上行講話即某一級領導向上級領導匯報工作的發(fā)言,這對于上級來說顯然不能算領導講話,但對于本級秘書人員來講,則是需要自己幫助起草和整理的“領導講話稿”。從講話的內容來劃分,可以分為總結性講話稿、部署性講話稿、號召性講話稿、輔導性講話稿、應酬性講話稿等多種。從講話稿的規(guī)范與否來劃分,還可以分為規(guī)范性講話稿、(如黨代會、人代會的報告)、非規(guī)范性講話稿(其他講話)或正式講話稿、非正式講話稿等等。怎樣分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針對不同講話的內在需求,把握住它們的基本風格和特點,使自己寫出的講話稿具有強烈的“文體感”,起到“以文輔政”的作用。

二、領導講話稿的效用

各種不同種類的領導講話稿有共同的普遍效用,又有其各不相同的特殊效用。起草領導講話稿,首先要摸清領導要講什么,將產生什么樣的效果和作用。搞清楚了這一點,文稿的起草才會有明確的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在起草工作中才能具有較強的自覺性、針對性、主動性和科學性,減少和避免盲目性和不確定性。

總的來講,領導講話稿的基本效用應當是宣傳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推動改革開放,保持社會政治穩(wěn)定,推進三個文明建設及整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發(fā)展。具體來講,各種領導講話稿應當分別產生以下效用:

1.宣傳真理。在當前主要就是宣傳黨的十六大精神,宣講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宣傳黨的基本路線和大政方針、重要政策。領導同志所作的理論輔導性講話稿要專門發(fā)揮這一作用,其他講話稿也要體現這一作用。如,江澤民1998年11月2日《在學習〈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報告會上的講話》,高度概括了《鄧選》三卷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意義,起到了最權威、最有力的宣傳作用。

2.部署工作。即對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工作進行部署,講清工作目標、任務、要求和方法,講話成為該項工作開展的起點。如鄧小平1975年7月14日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所作的題為《軍隊整頓的任務》的講話,非常明確地指出了軍隊整頓的內容和方法。

3.提高認識。對同一件事情、同一個事物,因高層次的領導同志站得高、看得遠,進行深刻闡述和分析后,能使下級提高認識。如鄧小平1992年初南巡講話中講到,“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判斷的標準是“三個有利于”,“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qū)別”,“發(fā)展才是硬道理”,“形式主義也是官僚主義”(《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70-383頁)等,這些十分重要而深刻的論斷,提高了全黨對改革開放和經濟發(fā)展重大問題的認識。

4.解放思想。如鄧小平1977年5月24日關于《“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談話,同年7月1日關于《完整地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的講話,指導和推動全黨從“兩個凡是”的桎梏中解放出來,重新恢復、確定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跨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

5.鼓舞士氣。如鄧小平1978年3月8日《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首先講:“今天能夠舉行這樣一個在我國科學史上空前的盛會,就清楚地表明: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四人幫’肆意摧殘科學事業(yè)、迫害知識分子的那種情景,一去不復還了?!保ā多囆∑轿倪x》第二卷82頁)并在講話中強調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真理,對建國28年來的科技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給廣大科技工作者以極大的鼓舞。這篇講話稿宣告了“科學的春天”的到來。

6.申明觀點。如鄧小平在1988年9月5日會見捷克總統胡薩克和9月12日聽取價格和工資改革初步方案匯報時的兩次談話,提出和重申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觀點,為我國科技事業(yè)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7.褒揚正氣。如毛澤東1944年9月8日在張思德追悼大會上所作的著名演講《為人民服務》,借追悼張思德,提倡了我黨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這篇講話成了教育和激勵后人的不朽名篇。

8.抨擊歪風。如毛澤東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大會上的演講《反對黨八股》,列舉了黨八股的八條罪狀,鞭辟入里,發(fā)人猛醒,對當時正在蔓延的黨八股歪風起到了有力的遏制作用。

9.總結經驗。如鄧小平1943年1月26日在中共中央太行分局高級干部會議上的報告《五年來對敵斗爭的概略總結》,對五年的對敵斗爭進行了回顧和概述,總結了10條經驗教訓,為以后的對敵斗爭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10.傳遞信息。如毛澤東在1945年10月17日在延安干部大會上的講話《關于重慶談判》,介紹了談判所取得的收獲,揭露了國民黨一方面談判、一方面進攻的兩面行為,還分析了國際形勢,起到了使全黨明確時局、統一思想的作用。

11.解疑釋問。如鄧小平1980年3月16日在中央召集的干部大會上的講話《目前的形勢和任務》,在強調“要有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時,以有力的論證解釋了“是不是又在收”、“是不是會妨礙百花齊放”等疑問,澄清了某些模糊認識。

12.增進友誼。如鄧小平1984年3月25日會見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時的《發(fā)展中日關系要看得遠些》的談話,以及歷次同其他外賓的談話,都起到了這種作用。

抽象地講,領導講話稿的效用僅是指可能產生的和應當產生的效用和作用,是理論上的,具體到實踐中,這些效用能否產生或產生多大,要看領導講話精神的落實情況。但是我們首先還是要把領導講話稿寫好,要使領導講話稿具備產生某種效用的前提條件。如果講話稿平平淡淡,甚至文不對題、謬誤百出,那就根本不會產生積極效用,甚至會產生負面效用。

三、領導講話稿的謀篇布局

謀篇布局,就是謀劃講話稿的篇章結構。就像搞建筑,首先要精心設計,畫出略圖、詳圖,再照圖施工,方能蓋起高樓大廈。

謀篇要圍繞主題。領導講話稿的主題通常是由領導同志來定的,秘書人員要做的,是圍繞這個既定的主題,謀劃最能表現這個主題的篇章結構。許多領導同志既交待主題,又交待篇章結構,在這種情況下,起草人員要積極地參謀,予以具體設計和完善。

一般來講,領導講話稿可分為五部分,即標題、稱謂、開頭、主體、結尾。需要重點研究的是它的主體部分。其主體部分通常又具有三種結構形式:

(一)板塊式

即分為幾個板塊。具體講又有幾種不同情況:

1.以小標題分板塊。如鄧小平1979年3月30日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關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以3個小標題分3個板塊:⑴形勢與任務;⑵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⑶思想理論工作的任務。

2.以順序號分板塊。如鄧小平在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所作《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講話,以一、二、三、四、五將全文分為五塊。

3.兩塊式。多見于黨代會、人代會的報告。一塊是上屆(次)以來的工作總結,一塊是以后的工作方針和任務。一般每一大塊中又分若干小塊。

4.縱深式。即前后幾個板塊的內容是由淺入深發(fā)展的關系。如鄧小平1978年12月13日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四塊小標題分別是:⑴解放思想是當前的一個重大政治問題;⑵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條件;⑶處理遺留問題為的是向前看;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四個部分明顯地表現出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關系。

5.并列式。即幾個板塊之間沒有遞進關系,只是并列關系。如鄧小平1979年11月2日在中央黨、政、軍機關副部長以上干部會議上所作《高級干部要帶頭發(fā)揮黨的優(yōu)良傳統》的報告,講了三個問題:⑴高級干部的生活待遇;⑵認真選拔接班人;⑶切實關心群眾生活。這三個問題之間顯然是并列關系。

(二)自然式

即講話不分板塊,只分若干個自然段,多數是依照內容的邏輯關系來安排的。如鄧小平1985年3月7日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作了《改革科技體制是為了解放生產力》的講話之后,又即席作了《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的講話,記錄整理出來的講話分四個自然段,具有很強的邏輯性。第一段提醒大家要做到“四有”,并強調理想和紀律特別重要;第二段專門講理想;第三段主要講紀律,談理想和紀律的關系;第四段強調共產黨員一定要嚴格遵守紀律。也有的講話內容是按時間順序安排的。如鄧小平1980年11月20日會見編寫第二野戰(zhàn)軍戰(zhàn)史的老同志時所作《對二野歷史的回顧》的談話,基本上是按二野歷史的時間順序講的。

(三)提綱式

即像列提綱那樣,在一篇講話中講多個問題,每個問題開頭有一個主題句,每個問題的篇幅都很簡短。如毛澤東1949年3月13日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所作結論中關于《黨委會的工作方法》,通篇2700字,講了12個問題。鄧小平1981年3月27日與解放軍總政領導同志關于反對錯誤思想傾向問題的談話要點,通篇2000個字,講了8個問題。陳云1985年9月23日《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通篇2600個字,講了6個問題,共分了46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用一兩句話講一層意思。

以上所講的多種結構形式,用哪一種,要從五個方面考慮。第一,從講話既定的場合、作用考慮。如果是在黨代會、人代會上作報告,那自然要用板塊式。第二,從講話既定的主題考慮。講重大的政治問題,一般要用板塊式;講一般性的工作,則可以靈活掌握。第三,從講話既定的時間、篇幅考慮。如果安排的時間長、篇幅大,可以考慮用板塊式;如果要在很短時間內講完,則可考慮用提綱式或自然式。第四,從講話既定的對象考慮。如果是對基層干部群眾講,一般不適宜采用過于簡略的提綱式而應用板塊式加以詳盡、通俗的說明。第五,從講話者的個人風格考慮。不同風格的領導在講話中往往習慣于運用不同的結構形式,要充分考慮這一點。

四、領導講話稿的觀點提煉

講話的觀點,就是講話人通過講話所表達的看法或主張。實際上,講話的主題思想也是觀點,是這一講話的“大觀點”。這個“大觀點”主要是由講話者來定的。一篇講話稿有了大觀點,還要有與之相配套的中觀點、小觀點。正如構筑房屋除了要有大梁,還要有檁、有椽一樣,搭起骨架,再配之以材料,才能完成工程。一般地說,以“板塊式”構思的講話,每一板塊要有一個“中觀點”,每一板塊中的每一段落又要有一個“小觀點”。錘煉觀點是起草講話稿的關鍵戰(zhàn),又是攻堅戰(zhàn)。錘煉出了觀點,組合了觀點,講話稿的起草就完成了一大半。這里要注意三個問題:

(一)觀點要正確

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什么叫“正確”?就是要符合“兩情”。一是要符合“上情”,即要符合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原理,符合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符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上級的部署、指令。二是要符合“下情”,即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強調這一點并非多余,因為在實際工作中,確有一些地方領導同志常常講出一些與上相違背、與下相脫離的觀點。比如,在1992年初小平南巡談話精神下達以后,有的地方領導同志還在強調區(qū)分姓“社”姓“資”問題。1984年中央部署開展治理整頓,目的是控制經濟工作中投資過熱、投資規(guī)模過大的不健康趨勢。但是有的地方經濟長期落后,沒多少投入,沒搞什么項目,也非要“大整頓”、“急剎車”。某地領導同志為了表示貫徹中央精神的“堅決”,在講話稿中提出了一個觀點:“有棗沒棗打三桿子”。這句俗語是說不管有事沒事都要整一下,這在反“右”、“文化大革命”中都曾風行一時,它本來就不科學,與實事求是相違背。但這位領導同志把“兩桿子”改為“三桿子”,更厲害了,也更錯誤了。他讓本來沒有搞什么項目的地方也照樣“大力削減”,結果只能使這個地方的經濟基礎更加落后。這就是與下情脫離。可見觀點的正確與否,是個很重要而又很現實的問題。

(二)觀點要鮮明

毛澤東說過:“我們必須堅持真理,而真理必須旗幟鮮明。我們共產黨人從來認為隱瞞自己的觀點是可恥的。我們黨所辦的報紙,我們黨所進行的一切宣傳工作,都有應當是生動的、鮮明的、尖銳的,毫不吞吞吐吐。這是我們革命無產階級應有的戰(zhàn)斗風格?!边@個論述完全適合講話稿的起草。講話中所闡述的觀點,必須鮮明、尖銳,有感召力、戰(zhàn)斗力,不能吞吞吐吐、模棱兩可,讓人聽了不痛不癢,甚至不得要領。

(三)觀點要配套

就是說,在一篇講話稿中先后闡述的多個觀點要相互照應、相互配套,形成體系,具有內在的邏輯性,發(fā)揮“整體效應”,而不應該互不相應,甚至互相沖突。

如某領導同志關于加強黨和政府對科技工作的領導的講話,闡述的幾個主要觀點分別是:⑴努力提高對加強科技工作領導的認識;⑵全面履行對科技工作實施領導的職責;⑶認真改進對科技工作實施領導的方法。三個觀點呈遞進關系。其中關于“職責”部分又分為三個“小觀點”:⑴抓政策;⑵抓改革;⑶抓協調。三者呈相互配合的關系。

又如某領導同志關于抓“機遇”的一段講話,其中分設三個觀點:⑴要站在時代的高度,認清機遇;⑵要有歷史的責任感,珍惜機遇;⑶要以科學的態(tài)度,用好機遇。三個觀點層層遞進,一個比一個深入,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五、領導講話稿的材料運用

這里講的“材料”,是指起草者為著既定的起草目的,從各方面搜集、攝取并寫入講話稿之中的事例、知識或論據,是構成“材料”(文章、講話稿)的材料。講話稿中常用的材料,大體上有三類:

(一)依據類材料。就是發(fā)表這一講話、闡述這一觀點的依據。主要包括:⑴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原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⑵中央和上級的部署、指示。⑶本地發(fā)生的重要情況和進行的重要工作。

(二)佐證類材料。就是為講話中的觀點佐證的事實、事例。其中包括:⑴與講話觀點相聯系的典型單位的成績和經驗。⑵能夠說明觀點的實際發(fā)生的問題。⑶能夠佐證觀點的數字。

(三)輔助類材料。就是能夠幫助加強講話的說服力、增強吸引力,可調節(jié)講話口氣、活躍會場氣氛、提高講話效果的材料,主要包括:

1.典故。毛澤東在講話中用得最多,信手拈來,揮灑自如,出神入化。如七大閉幕詞講“愚公移山”;號召“將革命進行到底”講“農夫與蛇”,等等。近年來,江澤民在一些公開、重大、正式場合中的講話,就很注意用典引故,使講話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時代感。他在首都各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大會上的講話中,引用了一句古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接著說:“在今天這個美好的夜晚,澳門同胞、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也同我們一樣,為香港回歸這一民族盛事感到歡欣鼓舞?!庇纱宿D入有關澳門、臺灣的話題,抒發(fā)實現祖國完成統一大業(yè)的殷切愿望,體現出了濃濃的骨肉親情。而1997年他在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為他的到訪舉行的歡迎宴會上講話時說:“俄羅斯偉大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一切美好的東西只有經過努力才能獲得?!@句話蘊涵著深刻的哲理。我們兩國關系在經歷了多年的風風雨雨之后,終于結束過去,開辟未來?!痹谶@里引用托爾斯泰的話,意味深長,恰到好處,極大地增加了講話的魅力。

2.比喻。毛澤東在《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中講抗戰(zhàn)勝利果實應該屬于誰時,以種桃樹、澆桃樹、摘桃子作比喻,說明勝利果實是屬于抗戰(zhàn)軍民的,既形象生動,又深刻有力。

3.古語。在講話中適當用一點古語來幫助說明觀點,效果也很好。如某領導同志在“企業(yè)評政府”的講話中引用了《梁史》中“屋漏在上,知之在下”這句古語,簡潔、深刻地說明了“企業(yè)評政府”、“下評上”的意義,與會者聽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群眾語言。在領導講話中適當用一點群眾語言,有時也會增強講話的感染力。如某領導同志在講發(fā)展農村經濟時提出通過橫向聯合“發(fā)橫財”、通過出口創(chuàng)匯“賺洋錢”,鞏固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半壁江山”,推廣“騎著黃牛奔小康”的經驗等等,其中采用了不少群眾語言,講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更多信息請查看文秘知識

更多信息請查看文秘知識
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易賢網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和咨詢回復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詢?yōu)闇剩?/div>

2026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聯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