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教案: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
來源:易賢網 閱讀:1346 次 日期:2017-05-09 14:32:12
溫馨提示:易賢網小編為您整理了“初二生物教案: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方便廣大網友查閱!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的概念和意義。

2.通過閱讀和討論,在學生了解動物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概念的基礎上設計一個觀察或實驗方案,培養(yǎng)其實驗能力。

3.通過引導學生將所學的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方面的知識,用于觀察或實驗設計,教育學生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團隊精神。

重點、難點分析

1.本課的重點是動物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的概念。

本章的主要內容是介紹了六種主要的動物行為類型。其中,首先介紹了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同種動物個體之間爭奪生存空間和生活條件的斗爭產生攻擊行為;不同種動物之間保護自己、防御敵害的行為是防御行為。這是動物的最基本的生存行為方式,是本節(jié)的重點。

2.若不安排觀察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本課無難點。

在第一節(jié)介紹了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后,教師若能根據學校的條件和學生的情況適當安排一些觀察活動,則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動物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的概念,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也是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

如安排此項活動,則難點在于就近選擇適于進行觀察的動物;安排觀察的時間、地點和觀察方式;如何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觀察;怎樣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觀察活動和指導學生設計、制作觀察記錄表等。

建議教師壓縮第二~第五節(jié)關于動物行為的類型介紹的課時,如第二節(jié)、第三節(jié)用1課時;第四節(jié)、第五節(jié)用1課時,節(jié)約2課時,再動用機動課時,組織一些觀察活動。城近郊區(qū)的學??梢越M織學生到動物園參觀,觀察動物的多種行為;農村中學則可因地制宜安排到動物養(yǎng)殖廠、豬欄牛舍、養(yǎng)雞場、養(yǎng)鴨場、林區(qū)田間等處,觀察一種或幾種動物的行為。對于學生來說,畢竟“讀”科學不如“做”科學收獲大,因而教師有時需要知難而進,給沒有難點的教學內容“制造”難點。

如果安排觀察活動條件不允許,確實很困難,建議教師盡量將與本節(jié)課有關的動物錄像片精心進行節(jié)選,上課時能給學生播放,盡量使本課教學直觀化,避免空洞說教。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節(jié)課的參考課時為1課時

二、教學過程

1.復習動物行為的概念,講評小組觀察計劃和實驗設計:

可以將學生小組所畫的概念圖用投影片打在屏幕上,請該組學生介紹他們畫概念圖的思路,通過交流概念圖的繪制情況復習動物行為的概念。

對有些小組進行的觀察計劃或實驗設計進行講評,主要表揚小組對學習生物學的積極性,說明學習科學必須注重觀察和實驗,建議小組繼續(xù)完善本組的觀察計劃或實驗設計,并幫助小組盡量實施其計劃。

2.引入新課:

課前,教師盡量準備關于動物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的錄像片,如電影《生物的進化》中有兩只斗雞相互攻擊的生動鏡頭;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動物世界》欄目中有許多動物攻擊與防御行為的節(jié)目,如“兔子”、“白犀牛”、“克什米爾赤鹿”等錄像片中都有精彩的鏡頭。上課時,先播放有關動物攻擊行為的錄像,再播放有關動物防御行為的錄像,用時3~5分鐘。請學生歸納這些行為,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題。

3.自學本課內容:

①瀏覽課文。

②將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進行對比,琢磨二者概念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將書上介紹的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與自己原有的認識作對比,想一想有什么不同之處,記下所想到的問題。

③慢而透徹地閱讀課文,仔細看彩圖27和29,想一想能否舉出與書上例子不同的動物攻擊行為的例子;同樣仔細看P.115三幅插圖,想一想能否舉出與書上例子不同的動物防御行為的例子,用自己的話歸納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的概念。

④思考“動動腦”提出的兩個問題。

4.小組討論:

①交流閱讀課文時想到的問題,對問題進行討論;

②補充動物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的例子,討論對動物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的概念的理解;討論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對動物個體和種族的意義。

③討論“動動腦”提出的兩個問題。

5.全班討論:

①請小組代表匯報小組討論的情況,介紹本組舉出的與書上例子不同的動物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的例子,著重說明本組對動物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的概念的理解。教師對學生代表的發(fā)言要認真聆聽,及時點評。

②教師引導學生概括本課的知識結構。

6.建議學生邊學習動物行為的類型,邊完善各組上節(jié)課進行的觀察或實驗設計,爭取將觀察或實驗設計付諸行動。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節(jié)標題略)

一、攻擊行為

舉例:狗打架,公雞爭斗,公羚羊爭斗,雄象海豹戰(zhàn)斗(及學生所舉出的例子)。

概念:同種動物個體之間因爭奪食物、配偶、領域或巢區(qū)而發(fā)生的相互攻擊。

二、防御行為

舉例:尺蠖的擬態(tài),烏賊釋放墨汁,烏鴉群鳴叫,母雞鳴叫,黃鼬釋放臭氣(及學生所舉出的例子)。

概念:保護自己、防御敵害的行為。

三、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的意義:

小資料

1.領地行為(territoriality)

很多動物有在生活領域內占領一塊土地或空間作為繁殖場所,不準其他動物入侵并將入侵者驅趕出去的行為,這種保衛(wèi)領地的行為即領地行為。若與之爭斗的是其同種動物,即屬于本課介紹的防御行為。

領地的類型有多種。最常見的是生活-生殖-育幼領地。如:麻雀、鶯、多種小魚等,在其領地中取食、繁殖和撫育后代。領地的大小各有不同。楊樹蚜蟲的領地只有一片樹葉大;麻雀的領地約為2000~4000平方米。

領地通常是由雄性動物建立起來的。領地是雄性動物求偶的資本,沒有領地的雄性動物往往找不到配偶。澳洲喜鵲如找不到領地,甚至生理上受影響,不能性成熟。動物在領地內抵御入侵者、求偶、撫育子女等。領地主人用姿勢、氣味、鳴叫來警告周圍動物,不準其它動物入侵,否則將發(fā)生攻擊性戰(zhàn)斗。蟋蟀就常因領地之爭而產生攻擊行為,也稱為領地行為。

有些雌性動物也有領地行為。如,楊樹上的一種蚜蟲,一個雌蟲落到樹葉上刺吸葉汁,長出蟲癭。若有另一個雌蟲落到這片樹葉上,則會發(fā)生一場惡戰(zhàn)。兩蟲戰(zhàn)斗可達兩天之久,最后的結果多為一蟲生,生者獨霸樹葉;另一蟲死。

領地行為可使動物群疏散,不致因密度太大而造成食物不足,從而保證其生殖力。

2.昆蟲防御行為數(shù)例

①蛾對蝙蝠的防御。

蛾的后胸兩側各有一鼓膜,與神經元相連,對20000Hz以上的超聲波很敏感。蛾可以因左右鼓膜所受刺激的強度不同而判斷蝙蝠的位置,根據蝙蝠在自己身體的左右或上下,調整自己的方位,使兩個鼓膜接受同等的超聲波刺激,使自己與蝙蝠的飛行方向一致。由于蝙蝠很少直飛,在其未發(fā)現(xiàn)蛾之前,已改變飛行方向,蛾即可安然脫身。

如果蛾與蝙蝠在空中接近,蛾不與蝙蝠在空中“賽跑”。蛾在“賽跑”中不是蝙蝠的對手,難逃被捕捉的厄運。蛾或做大轉圈飛行,或飛快俯沖,直落樹叢或草地,擾亂蝙蝠的聲納系統(tǒng),使蝙蝠無法確定蛾的位置,從而逃脫蝙蝠的追捕。

②滅跡和轉移。

阿氏天蛾(Sphecodina allottii)的幼蟲在夜間咀嚼樹葉,天亮時則將殘葉從葉柄基部咬斷,通過滅跡使食蟲鳥類不能跟蹤它們。另一種夜蛾(Catocala corogame)的幼蟲在夜間嚼食樹葉后,不咬斷殘葉,而是在天亮前轉移到樹叢深處,使天敵難于找到它們。

③昆蟲的化學戰(zhàn)。

臭蝽能散發(fā)臭氣,使敵害動物不能接近,從而保護自己;亞洲蜜蜂在其蜜巢入口處涂抹粘性物質,使螞蟻不能靠近;黃蜂在蜂巢的柄上涂抹抗蟻劑;一種蒼蠅在草桿上產卵,在卵塊下面附上粘的卵樣小粒,防止螞蟻爬上,用以保護其卵。

昆蟲的這些行為被稱為昆蟲的化學戰(zhàn),是昆蟲的防御行為

更多信息請查看初中

2025國考·省考課程試聽報名

  • 報班類型
  • 姓名
  • 手機號
  • 驗證碼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人才招聘 | 網站聲明 | 網站幫助 | 非正式的簡要咨詢 | 簡要咨詢須知 | 新媒體/短視頻平臺 | 手機站點 | 投訴建議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備案號:滇ICP備2023014141號-1 云南省教育廳備案號:云教ICP備0901021 滇公網安備53010202001879號 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云)人服證字(2023)第0102001523號
聯(lián)系電話:0871-65099533/13759567129 獲取招聘考試信息及咨詢關注公眾號:hfpxwx
咨詢QQ:1093837350(9:00—18:00)版權所有:易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