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兒園課程內容與課程目標的關系
幼兒園課程的內容是由目標決定的,而目標的達成又離不開內容,沒有課程內容,目標也無法實現。
(一)課程目標規(guī)定了內容的范圍與要求
幼兒園課程的內容是依據課程目標來選擇和確定的。幼兒園課程目標反映了社會對幼兒發(fā)展的期望,也反映了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需要及規(guī)律、特點,因此,幼兒課程的內容必須適合幼兒的學習,同時還要有利于他們朝著社會的期望發(fā)展。
幼兒園課程目標旨在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地發(fā)展,它包括幼兒身體的、認知的、語言的、情感的、以及社會性等方面的發(fā)展。選擇哪些內容才有可能滿足幼兒這幾方面的發(fā)展需要呢?顯然,單純地依賴一兩個內容領域是不可能達到目標的,但要把人類所有的文化積累都納入內容也不可能。因此,只能遵照目標所包含的幾方面發(fā)展要求,來確定內容的范圍,選擇對幼兒發(fā)展具有永恒價值的內容,既使他們終身受用,同時又能滿足當前的發(fā)展需要和實際生活需要。如此,幼兒園課程的內容可包括日常生活、體能鍛煉、語言、數學、科學、社會、音樂、美術等學習范圍,也可以把它們歸納為健康、語言、認知、社會、藝術等領域。每一個學習范圍或領域,既對幼兒身心全面和諧地發(fā)展具有共同的意義,又對幼兒某一方面的發(fā)展具有特殊的作用。
課程目標不僅規(guī)定內容的范圍,而且還規(guī)定著內容的深度。例如科學教育課程,不是讓幼兒系統地學習某一科學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如物理學或化學或生物學等,而是結合周圍環(huán)境中和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自然現象和科學技術產品(如家電、汽車、電腦等),讓幼兒觀察和了解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學習簡單的科學探索方法并初步體驗科學的態(tài)度和精神。所以幼兒科學的內容只包括簡單的科學方法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自然現象、常見的動植物以及科技產品等粗淺內容。
(二)課程內容是目標的體現與依托
幼兒園課程內容是依據課程目標選擇和確定的,它要體現目標的方向和要求。幼兒園課程目標重視的是幼兒的全面和諧地發(fā)展,重視幼兒身體、能力、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所選擇的內容必須體現目標的這些實質要求。內容是為目標服務的,如果忽略了這一點,在內容的選擇上就會偏離目標的方向和要求,出現重知識,輕能力;重智力,輕全面發(fā)展等現象。例如語言教育的內容包括聽與說、早期閱讀與書寫準備等,其目的是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包括學會積極地運用語言表達;與人分享自己的經驗、想法和情感;學會傾聽和理解他人的講話,并用語言進行溝通;以及養(yǎng)成對符號(包括文字)的興趣,喜歡閱讀等。依此目的,教育教學的過程應當注重幼兒在實際學習與生活中學習語言的意義,提供支持幼兒運用語言積極進行互動的環(huán)境,幫助幼兒熟練地用語言進行表達與交流。而不是記錄幼兒能背誦多少首兒歌,更不是要求幼兒一定要學會多少個字。總之,在選擇學習內容時不能脫離目標的指引,只從結果考慮而采取短期行為,將誤導幼兒的發(fā)展方向。
課程目標的實現不能沒有內容,內容是目標的依托,沒有內容就談不上教育,沒有內容,目標便被架空,根本無從實現。
二、選擇與確定幼兒園課程內容的原則
遵循幼兒園課程內容選擇與確定的原則,是為了保證內容符合課程目標的方向與要求,使幼兒能夠有意義地、有效地進行學習,滿足并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一)滿足幼兒全面發(fā)展的整體需要,有效地發(fā)揮各領域的教育作用
幼兒園課程內容的選定從總體的范圍來說,應能滿足幼兒身心各方面的發(fā)展需要,包括身體、認知、語言、社會性、情感、創(chuàng)造諸方面,并使這幾方面得到平衡地發(fā)展。同時,在選擇和確定內容時,要綜合考慮各領域對幼兒某方面發(fā)展的特殊教育作用及其對諸方面發(fā)展的一般作用。如體育、語言、數學、科學、社會、音樂、美術等,這些內容都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相關方面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彼此不能替代。在制定教育教學計劃時要考慮各領域內容安排的平衡性,而不要不適當地偏重某一領域,這樣才有助于幼兒身心全面和諧地發(fā)展。
(二)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幼兒必要的和有效的學習內容
人的一生都處于發(fā)展的過程之中,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都需要學習某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及社會行為。幼兒所處的童年時期,有其特殊的學習需要和學習對象,不能把未來所必備的知識技能簡單地壓在幼兒身上,進行超前教育。也就是說,幼兒學習的內容,應當符合幼兒期的年齡特點和幼兒期的生活,不要把適合在小學學習的東西拉到幼兒期來。例如,對兩三歲的幼兒而言,由于他們自我照顧能力有限,情感上還很依賴成人的個別關懷,同時又開始發(fā)展自我意識,因此,在內容安排上就需要著重以常規(guī)生活和多種自選游戲活動來促進幼兒自理能力的發(fā)展,幫助幼兒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而不應側重學科上的知識學習。如果時機未成熟而勉強幼兒學習,會使他們感受到過多的挫折與失敗,導致產生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
幼兒園教給幼兒的知識,要盡可能是他們能夠加以應用的。幼兒能夠在自己的生活中應用到的知識,才是對他們有意義的知識。如果他們能夠應用所學到的知識來解釋某些生活現象或解決某個簡單問題,他們就會感到有興趣,就能增強自信心,并養(yǎng)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三)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與興趣,內容具有時代性、豐富性
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進步,高科技的應用都會反映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生活在經濟較發(fā)達城市的幼兒對電腦、手提電話等高科技產品已經不陌生,現代家用電器基本上普及到一般家庭……現代社會的生活充滿著時代的氣息。幼兒園課程的內容只要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就可以達到內容的時代性與豐富性,而且有助于幼兒的學習、理解和應用。對幼兒來說,學習與生活有關的事物,他們才容易掌握,才能夠引起聯想,才有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提供幼兒學習的內容時,應盡可能地使幼兒看得見、摸得著,要讓他們能夠親身感受與體驗,正如陳鶴琴先生所說∶“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比绻層變簩W習生活中接觸不到的事物,會使他們感到難于理解。如果勉強教給他們,不僅浪費其精力和時間,而且會減低他們學習的興趣(參見照片7.3大自然、大社會是幼兒園的活教材)。
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要注意由已知到未知、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簡到繁地逐步擴展幼兒的認識范圍,引導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并整理已獲得的經驗,形成粗淺的前科學概念。
(四)適合幼兒的能力與發(fā)展需要,對幼兒的進一步學習具有挑戰(zhàn)性
課程內容的選擇與安排應既能滿足幼兒當前發(fā)展的需要,又能促進幼兒能力的提高,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對幼兒過難或過易的內容都不利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恰當的學習內容應使幼兒“跳一跳,夠得著”。如讓幼兒學習排序,當他能夠依據物體的連續(xù)量如大小、長短等依次排序,又有了基本的計數能力后,如果再安排排序活動,就可以讓幼兒按物體的數量多少進行排序。這個活動不僅讓幼兒學習按數量排序的新內容,練習和鞏固已有的排序技能,而且能為建立數序的概念積累相關的感性經驗。
對幼兒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內容,才能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才具有促進幼兒發(fā)展的價值。在選擇內容時要注意,即要聯系幼兒已有的經驗,又不是簡單地重復其經驗,應該是讓幼兒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通過努力去學會新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