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賢網網校上線了!
網校開發(fā)及擁有的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外語類、外貿類、學歷類、
職業(yè)資格類、計算機類、建筑工程類、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
一、考試性質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中小學教師公開招聘考試是全區(qū)統一的選拔性考試,從教師應有的職業(yè)素質、專業(yè)水平、教育教學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考試結果將作為我區(qū)中小學教師公開招聘的筆試成績。
二、考試目標
能夠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應試者了解掌握教育心理學和德育工作方面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以及具有開展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基本實踐能力,以達到對報考群體初步篩選的目的。
三、考試內容模塊及要求
根據《教育部關于印發(fā)〈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小學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和〈中學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的通知》(教師〔2012〕1號)精神,結合教育心理學和德育工作基礎知識以及廣西實際確定考試內容及要求。
(一)教育心理學。
1.緒論。
(1)了解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概況;教育心理學誕生的標志。
(2)理解教育心理學的含義。
(3)掌握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步驟并加以應用。
2.學生心理。
(1)了解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階段理論。
(2)理解心理發(fā)展、最近發(fā)展區(qū)、流體智力、晶體智力的內涵。
(3)掌握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并加以應用。
(4)掌握學生常見的智力差異、氣質差異、性格差異、學習風格差異與因材施教。
(5)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掌握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了解中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3.教師心理。
(1)理解教師角色的含義及構成、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角色與特征。
(2)理解教學效能感、教師控制點、羅森塔爾效應的內涵。
(3)了解師生互動及相互間的影響。
(4)掌握教師的心理特征,包括認知特征、人格特征以及行為特征。
(5)了解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以及教師常見的心理沖突,掌握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6)理解教師職業(yè)倦怠的概念,能分析教師職業(yè)倦怠的成因,掌握如何應對教師職業(yè)倦怠。
4.學習心理。
(1)了解學習的概念及其作用,掌握學生學習的特點、學習的類型。
(2)理解桑代克的聯結主義學習理論和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和羅杰斯的學習理論。
(3)理解學習動機的含義及其特點;掌握需要層次理論、自我效能感理論和歸因理論并加以應用;掌握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的方法。
(4)掌握學習遷移的概念以及影響因素。
(5)了解知識、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技能、元認知的含義。
(6)理解學習策略的概念及特征,掌握學習策略的分類。
(7)會分析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能聯系教學實際培養(yǎng)問題解決能力。
(8)掌握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本質與特點;結合實際分析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方法。
5.品德心理。
(1)了解品德的心理結構,掌握品德的概念。
(2)理解并應用皮亞杰和柯爾伯格的道德發(fā)展理論。
(3)了解中小學生品德發(fā)展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
(4)掌握促進中小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方法,了解矯正學生不良行為的心理學策略。
6.課堂管理心理。
(1)了解課堂管理的內涵,掌握課堂管理的類型。
(2)了解課堂心理氣氛的概念及類型,理解影響課堂心理氣氛的因素,掌握良好課堂心理氣氛的營造策略。
(3)理解課堂紀律的內涵及類型,了解個體遵守紀律的心理發(fā)展階段,掌握教師對紀律問題的管理對策。
(二)德育工作基礎知識。
1.德育的內涵、目標和內容。
(1)了解德育(包括廣義德育、狹義德育、道德、品德等)以及學校德育的含義;掌握德育的功能。
(2)了解德育目標的含義,掌握我國中小學的德育目標。
(3)了解品德結構及學生品德發(fā)展的特點。
(4)掌握學校德育的主要內容;了解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的意義及基本途徑。
2.德育過程與原則。
(1)了解德育過程的含義及其構成要素。
(2)掌握德育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
(3)掌握學生思想品德四要素之間的關系及其發(fā)展。
(4)理解德育原則含義,掌握德育主要原則及貫徹的基本要求。
3.德育的途徑與方法。
(1)理解德育途徑、德育方法的含義。
(2)了解德育的主要途徑。
(3)掌握德育的主要方法及其在德育實踐中的運用,理解選擇和運用德育方法的依據。
4. 教育法律法規(guī)。
(1)了解國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規(guī),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
(2)了解《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的相關內容。
(3)了解教育部關于印發(fā)《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小學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和《中學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的通知(教師〔2012〕1號)的主要內容,理解《標準》提出的四個基本理念。
(4)能夠運用我國現行的教育法律法規(guī)及有關法律規(guī)定,進行案例分析,判別現實中的教育違法現象和侵權行為,明確相應的法律責任,并能提出必要的預防措施。
5.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
(1)了解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內涵、特征,理解加強師德建設的重要性。
(2)掌握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主要內容及其基本要求。
(3)理解和掌握教師職業(yè)行為規(guī)范的主要內容和教師需要處理好的幾種關系。
四、考試形式、考試時間
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全卷滿分為100分??荚嚂r間為120分鐘。
五、試卷結構
(一)題型與分值。
題型 | 題量 | 分值 |
單項選擇題 | 約60題 | 約30分 |
多項選擇題 | 約15題 | 約30分 |
判斷題 | 約20題 | 約10分 |
材料分析題 | 約10題 | 約30分 |
合計 | 105題 | 100分 |
(二)考試內容與分值。
考試模塊 | 分 值 |
緒論 | 約6分 |
學生心理 | 約12分 |
教師心理 | 約12分 |
學習心理 | 約16分 |
品德心理 | 約7分 |
課堂管理心理 | 約7分 |
德育內涵、目標和內容 | 約8分 |
德育過程與原則 | 約10分 |
德育途徑與方法 | 約7分 |
教育法律法規(guī) | 約8分 |
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 | 約7 分 |
合 計 | 100分 |
(容易題、中等難度題、較難題的賦分比例約為4∶4∶2)
六、題型示例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60題,每小題0.5分,共30分)
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請將其代碼填涂在答題卡上。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
【例1】有的人判斷事物時容易受外來因素的影響和干擾,這種認知方式屬于( )。
A.場依存型 B.場獨立型
C.沖動型 D.反思型
考查目的:了解學生認知風格上存在的差異具體表現。
解析:研究場依存性和場獨立性這種認知風格最為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威特金,把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大的稱為場依存型,把不受或很少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的稱為場獨立型;而沖動型與反思型是卡根根據學生的知覺與思維方式的特點來劃分的。屬于了解層次,容易題。
答案:A
【例2】某教師認為學校管理混亂,與領導溝通不暢通,自己疲于應付教學活動,常常心情煩躁、易怒、情緒緊張。按照他的說法,造成這種壓力的原因是( )。
A.社會對教師群體重視不夠 B.學校管理體制不健全
C.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質問題
考查目的:會分析教師職業(yè)倦怠的原因。
解析:造成教師職業(yè)倦怠的原因很多,而諸如學校管理混亂、與領導溝通不暢等表現,明顯的屬于學校管理體制不健全,其他三項都不符合。屬應用層次,較難題。
答案:B
【例3】某一學生害怕老師,說明他在班上最缺少馬斯洛所說的下面哪一種需要的滿足?( )
A.求知需要 B.自尊需要
C.歸屬與愛的需要 D.自我實現的需要
考查目的:掌握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解析:馬斯洛將需要共分為5個層次,題目中所述學生害怕老師,說明他缺少歸屬與愛的需要的滿足,其他三個選項均不符合。屬掌握層次,中等難度題。
答案:C
【例4】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是(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考查目的:理解學生思想品德結構。
解析:學生思想品德由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四個要素構成,而道德認識是形成思想品德的基礎。人們要有良好的行為,首先要有正確的認識。屬于理解層次,中等難度題。
答案:A
【例5】“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導之以行”所體現的是( )。
A.智育過程規(guī)律 B.體育過程規(guī)律
C.德育過程規(guī)律 D.美育過程規(guī)律
考查目的:理解知、情、意、行四要素的關系和作用,掌握德育過程的規(guī)律。
解析:在學生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知是基礎,行是關鍵,由知到行的轉化需要情和意的調節(jié)。因此,在德育過程中,教育者必須全面關心和培養(yǎng)學生品德的知、情、意、行,對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以促進學生品德的健康發(fā)展。屬于理解和掌握層次,較難題。
答案:C
【例6】我國教育法律體系中的基本法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考查目的:了解我國教育法律體系結構。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是我國教育法律體系中的基本法。被稱為教育的“憲法”或教育法規(guī)體系中的“母法”,在教育體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屬于了解層次,容易題。
答案:A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在各小題列出的選項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是正確的,請將其代碼填涂在答題卡上。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不得分。
【例1】以下哪些選項屬于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的組成部分?( )
A.語言智能 B.人際智能
C.自然觀察智能 D.創(chuàng)造智能
考查目的:在實際中理解與運用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
解析:加德納提出,人類至少存在8種智能,分別是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肢體--動覺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題目中D選項不符合。屬應用層次,中等難度題。
答案:A B C
【例2】新課改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為( )。
A.設計者 B.信息源
C.促進者 D.反思者
考察目的:了解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角色。
解析:新課改實施后,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有:設計者、信息源、指導者和促進者、組織者和管理者、平等中的首席、反思者和研究者、終身學習者等角色,因此以上四個選項均符合。屬了解層次,容易題。
答案:A B C D
【例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者的知識建構過程具有三個重要特征,即( )。
A.主動建構性 B.社會互動性
C.情緒性 D.情境性
考查目的:了解建構主義的學習觀,掌握學習者的知識建構過程的特點。
解析: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一種重要的學習理論,它的知識觀、學習觀、教學觀對于指導當前的基礎教育教學工作意義很大,而本題所考的正是它的學習觀中對知識建構過程的解釋,其中C選項不符合。屬掌握層次,中等難度題
答案:A B D
【例4】韋納認為:能力、努力、任務難度和運氣是人們在解釋成功或失敗時知覺到的四種主要原因,并將這四種主要原因分成的三個維度是( )。
A.控制點 B.可變性
C.穩(wěn)定性 D.可控性
考查目的:掌握韋納歸因理論。
解析:韋納認為:能力、努力、任務難度和運氣是人們在解釋成功或失敗時知覺到的四種主要原因,并將這四種主要原因分成控制點、穩(wěn)定性、可控性三個維度,題中B選項不符合。屬掌握層次,中等難度題。
答案:A C D
【例5】德育過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內容 D.德育原則
考查目的:了解德育過程基本要素。
解析:德育過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等因素構成。這些因素在德育中都有各自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相互間存在著復雜的聯系和關系,德育過程是這些要素按一定的關系構成的。屬于了解層次,較容易題。
答案:A B C
【例6】貫徹學校德育疏導原則的基本要求是( )。
A.講明道理,疏導思想 B.建立健全規(guī)章制度
C.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D.統一校內教育力量
考查目的:理解和掌握學校德育疏導原則的含義及貫徹要求。
解析:貫徹學校德育的疏導原則,要遵循的基本要求包括:講明道理,疏導思想;因勢利導,循循善誘;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屬于掌握層次,中等難度題。
答案:A C
(三)判斷題。(本大題共20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判斷各題的正誤,你認為正確的用T來代替,認為是錯誤的用F來代替,并將其代碼填涂在答題卡上。
【例1】教育心理學中各家各派學習理論之爭也都集中體現在對教學過程的不同解釋上。( )
考查目的:理解學習心理在教育心理學中的地位及影響力。
解析:學習過程是教育心理學家們進行最早也是最多的一項研究內容,這些研究結果構成了學習和動機理論,各家各派學習理論之爭都集中體現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不同解釋上,因此本題是錯的。屬理解層次,容易題。
答案:F
【例2】根據皮亞杰的觀點,可以同時從兩個或兩個以上角度思考問題,是兒童認知水平達到形式運算階段的重要標志。( )
考查目的:掌握皮亞杰兒童發(fā)展階段理論。
解析:皮亞杰認為,11歲以后的兒童,已超越了對具體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賴,使形式從內容中解脫出來,能從多種維度對抽象的性質進行思維,說明他們已進入了形式運算階段,因此該題是正確的。屬掌握層次,中等難度題。
答案:T
【例3】熟悉了杯子是喝水用的,卻看不到杯子反過來,可以作為燭臺屬于思維定勢。( )
考查目的:掌握與運用影響問題解決因素。
解析: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有很多,題中所指的是功能固著。功能固著是指一個人看到某個制品有一種慣常的用途后,就很難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而思維定勢是指以最熟悉的方式做出反應的傾向。因此本題是錯的。屬應用層次,較難題。
答案:F
【例4】非言語線索是能夠最小限度地打斷課堂的不良行為的處理方式。( )
考查目的:了解在課堂管理過程中如何處理紀律問題。
解析:教師使用非言語線索能消除許多課堂上的不良行為,而且不必中斷上課,這些非言語線索包括目光接觸、手勢、身體靠近和觸摸等。因此該題是正確的。屬了解層次,容易題。
答案:T
【例5】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一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
考查目的:掌握德育過程規(guī)律。
解析: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積極的活動和交往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又在活動和交往中表現出來的。因此,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一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因此該題是正確的。屬于理解層次,較難題。
答案:T
【例6】《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教師考核、聘用和評價的首要內容是能力水平。( )
考查目的:了解《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相關內容。
解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第十七章“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聘用)和評價的首要內容。因此該題是錯誤的。屬于掌握層次,中等難度題。
答案:F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10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請分析以下材料,每題有一個或多個正確答案,請從備選答案中選出相應的代碼,并將其填涂在答題卡上。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不得分。
【例1】 兒童經常說“我一走路,月亮就跟我走”,“花兒開了,
因為它想看看我”;而他們的思維又具有只能前推,不能后退的表現;同時兒童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時往往忽略其他的方面,對物體的認識受其形態(tài)變化的影響。
此材料說明前運算階段兒童的認知特點是( )。
A.自我中心 B.他人中心
C.不可逆性 D.尚未守恒
考察目的:掌握皮亞杰的兒童發(fā)展階段理論的要點。
解析:在皮亞杰所劃分的兒童發(fā)展階段理論中,2歲-7歲兒童思維發(fā)展處于前運算階段,這一階段的三個顯著特點是自我中心、尚未守恒和思維的不可逆性,因此,本體的B選項不符合題意。屬掌握層次,較難題。
答案:A C D
更多信息請查看廣西省教師招聘考試